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第五章  后期幼体暂养和育苗阶段

 

5.1 基本要求和设备

室内育苗选址应当参照孵化场的选址模式。室外育苗设施的选址应与养成池的选址类似。

暂养池

淡水虾在孵化场培育后,需要在放养或向他人出售前进行暂养。在将后期幼体运送到放养池之前,宜用50立方米的混凝土池对它们进行暂养。然而,也可以使用类似孵化池的其他类型或规格的池子。除了必须拥有淡水供应和充气设施以外,对它们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在池内放置树枝和悬挂在漂浮物上的网子(在本手册中它们均被称为“基质”),为后期幼体增加表面积,但是这样做会使正常的投饲、清理等工作(与孵化场作业类似)更加困难。图37显示了后期幼体在暂养池中利用尼龙网的情况。

图37 淡水虾后期幼体可以将暂养池的尼龙网作为额外的表面积予以利用(巴西)

资料来源:EUDES CORREIA

室内(初级)育苗设施

室内淡水虾育苗池(图38)可以使用混凝土或玻璃纤维建造。不建议使用石棉水泥池。育苗池的形状并不重要,其规格通常为10至50平方米,水深1米,这要根据你(或你的幼虾买主)最终准备用于放养的室外池的面积。可以使用各种形状和材料的人造基质来增加表面积,它们为后期幼体提供掩蔽处并提高成活率。

图38 用于室内育苗池的高架式供气和供水系统(美国)

资料来源:CHARLES WEIBEL

虾喜欢利用基质的边缘,无论它们是天然的(如树叶、树枝)还是人造的。因此可以使用多层网格给虾增加垂直和水平的表面边缘(图39)。可以在木头、铝或聚氯乙烯管架上布置多层塑料网。这些网的悬挂要距池底10厘米,以便对其进行清理。垂直悬挂的网可以使虾很方便地游到池底觅食,使碎屑沉到池底,从而方便虹吸清理。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基质,但是必须认真考虑所使用的基质给自己池塘管理能力(投饲、观察、清理等)带来的影响。

图39 育苗池可以利用基质为幼虾增加表面积;图中的基质是用作路障的材料(美国)

资料来源:CHARLES WEIBEL

室内育苗池的供水可以采用流水式或再循环式。对流水式来讲,要让水从高于育苗池水位的位置持续不断地流入,然后通过一个带有高出水面的外套管(直径更大的管子)的垂直竖管从池子的最低处排出。使用1.0毫米网目的过滤网遮住竖管,防止后期幼体和幼虾逃逸。这种排水系统从饲料废料和碎屑沉淀的池底排水。

如果希望初级育苗池采用再循环系统,它可以与再循环式孵化场所使用的系统相同。

室外(二级)育苗设施

育苗池的设计和设施要求与养成池相似,本手册将在后面对此予以说明。它们的面积从300到2000平方米不等。有些经营者用塑料网将其育苗池遮盖起来以避免敌害,特别是蜻蜓,其若虫捕食淡水虾的后期幼体。池子放水不要早于放养的前两天,以防止这类敌害在虾到来之前便在此定殖。如本手册有关温带地区成虾养殖一节所述,可以使用人工基质为虾增加表面积。要确保每个生产周期之间对育苗池进行消毒处理。图40展示了育苗池排水和沉淀物清理过程中内翻转式排水装置的使用情况。

图40 一般情况下这个池子的竖管是直立的,现在被放倒,以便池水排出(美国)

资料来源:CHARLES WEIBEL

育苗网箱

后期幼体也可以在网箱中培育,但是有关用于这一目的的网箱最佳管理办法的研究尚未完成,因此本手册无法对此提出建议。科学文献描述了(例如)在池塘的泥底上放置用电镀材料制造的,网目为0.64厘米的1平方米圆柱形网箱的使用情况(尽管被描述为网箱,但实际上它们是围栏)。在这一范例中,放养虾的重量几乎达到2克。后期幼体和幼虾需要的网目规格则小得多。还有文献介绍,可以使用网目为1.0毫米尼龙网的2x1x1米铁质网箱,将其悬挂在池底之上(真正的网箱),用于后期幼体的放养。这样密的网目需要认真的清理来确保适当的换水,而且随着虾的生长,网目尺寸也需要增加。

5.2 后期幼体上市前的暂养

在将后期幼体放养到育苗设施、养成池或出售之前,它们在暂养池中的保存时间不应超过一周或两周。保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对后期幼体的需求。如果不得不长时间保存后期幼体,则必须减少它们的密度,然后将它们作为比后期幼体价值更高的幼虾出售,以反映暂养期延长所增加的费用。后期幼体在暂养池保存期间,必须确保连续换水(每2-3天更换40-50%)和曝气。在这种条件下,可以按照高达5000尾/平方米的密度将后期幼体保存一周(注:当幼体变为后期幼体时,通常是按面积而不是容积来表示密度,即每平方米,不是每立方米),或高达1500-2000尾/平方米的密度将后期幼体保存一个月。如果需要保持一个月,可以通过将密度降低到1000尾/平方米来提高成活率。使用基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放养密度,从而减少其他设备和劳力的费用。

幼体变态后不必继续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可以立即采用池塘饲养所使用的同样饲料。然而,有些孵化场喜欢在暂养池使用浮性饲料。使用这种饲料易于直观确定投饲量。尽管幼小的后期幼体越来越趋于在表面附着和爬行,但它们依然很活跃地在水中游动,并能很好地食用浮性饲料。浮性鲶鱼饲料或者膨化宠物食品即可。有些孵化场继续使用数日以鸡蛋黄为主的饲料。

许多养殖成虾的虾农喜欢在生产池中放养幼虾,而不是后期幼体。如果他们自己不想经营育苗池,你则需要在你自己的场地提供这些设施。本节的后一部分将论述育苗设施的管理。

5.3 后期幼体的运输

将淡水后期幼体从孵化场的暂养池运送到养虾池的所在地,其最理想的工具是经过降温和充气的运鱼箱,但是这种设备很罕见或买不起。如果距离放养池塘的路程为一两个小时,可以使用充过气的垃圾桶。一个装50升水的容积为100升的垃圾桶可以放5万尾后期幼体。桶中应放有隔板,防止运输过程中水过度晃动。容纳500升充气水的更大的开口塑料箱(1立方米)在短途运输中可容纳50万尾后期幼体。

对于长途运输来讲,可以采用运输水族馆鱼类的方法,将后期幼体放在三分之一是水,三分之二为空气或氧气(见图41)的双层塑料袋中。每升水可容250-400尾后期幼体。例如,一个45×80厘米,装有8升水的袋子可以放2000-3000尾后期幼体。有的孵化场采用高密度运输,有的采用低密度运输。如果以前没有使用过这种方法,建议作些简单试验以确定适合自己条件(旅途的距离和时间等)的最佳密度。用橡皮筋扎住袋子的角,防止虾在那里滞留。在注入空气或氧气之后,将袋子的口扭紧并折过来,然后用橡皮筋扎住。

这些充气的袋子可以用于后期幼体的长距离运输(陆路运输至少长达16小时)。如果将后期幼体放进隔热的“泡沫聚苯乙烯”盒子中,则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空运。如果将它们放在不隔热的盒子中,可以用火车在晚间(凉爽时)进行运输。对于长时间的白天(天热时)运输,可以将塑料袋码放在固定于卡车上的自制运输箱的架子上。运输卡车(图41)应当是隔热的。将装有冰块的垃圾桶放在地板上,以便降温。

在运输中降低温度可以减少代谢活动并提高成活率。需要用暂养池的水来灌装塑料运输袋。如果将后期幼体放在“新”水中运输,它们中的许多将会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蜕皮,由于相互残杀,还会造成严重损失。有些孵化场向运输袋中添加少量海水,声称虾在咸淡水中的成活率高于淡水。可以自己对这种方法进行试验,但是要记住,增加盐度将会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如果添加过渡,在将后期幼体放养到养殖池之前可能还需要对盐度进行再次调整。如果路途少于6小时,建议运输温度保持在为20-25C;路途更长的运输则需将温度降低到20-22C。一部载重1吨的卡车可以用塑料袋运输50万尾后期幼体。利用卡车动力或蓄电池的电风扇可以用于保持车内温度的稳定。采取这种方法后可以在运输中实现非常高的成活率。

为了便于在养殖池的放养,应该让每个袋中虾的数量标准化。因此有必要在装袋时尽可能准确地计算后期幼体的数量(附件6)。没有必要十分准确。准确不应以过分计数而造成后期幼体的损失为代价。然而,必须做出适度准确的统计,因为池塘放养和投饲率以及对后期幼体所征收的费用将要以此为准。

在运输中,变态七天的后期幼体要比变态一天的后期幼体的成活率高得多。将龄期差异很大的后期幼体混放在一起运输不是个好办法。然而,由于幼体养殖的方法,后期幼体(变态后)的龄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两天的差异。

5.4 育苗管理

许多虾农将从孵化场获得的罗氏沼虾后期幼体,直接放养到他们的池塘;由于在暂养池中停留的时间不同,这些后期幼体的龄期各异。其他的虾农喜欢放养在他们自己的育苗设施中用后期幼体培育成的,或从商业孵化场-育苗场获得的个体较大的幼虾。由于育苗设施比养成设施的放养密度高,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劳力、饲料和费用。此外,在放养到养成设施之前已经出现过早期死亡,因此强壮的幼虾已经过筛选。与生产池相比,在高密度育苗池中更容易发现某个特定批次较低的成活率。与在养成收获时发现问题相比,在这个时期替换批次质量不好的后期幼体可以节省大量费用。另外,有些人希望避免育苗阶段过多,以便减少由于经常更换池子和操作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由高密度养殖带来的较高疾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后期幼体(在此定义为7-10毫米长,6-9毫克重的早期幼虾)从变态后至幼虾阶段可以在育苗系统中进行高密度养殖。育苗设施包括初级(室内)育苗以及在池塘和网箱中的二级(室外)育苗。室内育苗主要应用在温带地区,在那里室外养殖仅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内(如6-8个月);室内育苗可以延长虾的生长时间。育苗管理可以是单阶段、双阶段或多阶段的生产运作。单阶段和双阶段的生产应包括室内和室外系统。Alston和Sampaio(2000年)的论著对这些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室内(初级)育苗设备

一般性管理

用于暂养后期幼体的池子是室内育苗的一种形式。然而,其目的并非真正要在放养前将后期幼体养的个体更大,而仅仅是用于在出售前的暂养。孵化场有时利用暂养池使后期幼体适应未来饲养设施的pH和温度。真正的室内育苗场包括用于后期幼体在被转移到室外设施或养成池前有意增加其个体规格的池子。

育苗池需要曝气,并可以像孵化场那样使用流水式或再循环式系统。应定期用虹吸管清理池底以便清除饲料废物、粪便和分解的有机质。有些育苗场则允许有机质聚集,以便后期幼体摄取“lab-lab”,但是这种方式很难避免出现水质问题。在每个周期之间,应当进行清塘消毒(如同对孵化池的消毒),并晾晒至少48小时,以便尽可能减少病原体所带来的问题。不要忘记将池塘进行彻底冲洗以便祛除任何氯的残余。

保持良好水质

室内育苗对不同水质的要求同孵化场对淡水水质的要求一样。如有必要,应通过给系统用水或系统所在建筑物加温的方式来保持最佳水温(27-31C)。如果使用再循环育苗系统,建议通过生物过滤器对水进行循环,周转率为每天12次。

放养率

室内育苗池的最佳放养密度取决于在被转移到室外育苗或养成设施前,虾将在室内育苗池中的停留时间长短。在没有基质的池中,建议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000尾/立方米。如果有基质,放养密度可达2000尾/立方米(图42)。这些放养密度是按照室内育苗的饲养时间不超过20天的假设而确定的。如果拟延长虾在室内育苗池的养殖时间,则需降低放养密度(如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通常将虾维持在室内育苗池,直至养成池的温度至少达到20C)。尽管为了研究目的,往往将虾保存在室内设施中长达一个多月,但事实证明,如果虾在商业化室内设施中的时间超过一个月便会极不经济。

图42 在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到图39所展示的基质材料在育苗池水下的情况(美国)

资料来源:CHARLES WEIBEL

投饲战略

每天投饲一次或两次即可。应当根据对实际消耗的观察来调整投饲量,它通常为池中虾总重量的约10-20%。可以使用养成饲料,但是补充其他材料,如牛肝、鸡蛋黄或切碎的鲜鱼效果会更佳。然而,使用鲜饲料时要特别谨慎。鲜饲料较颗粒饲料更易于散开,可能会很快造成水质问题。这会使再循环系统负担过重,或意味着在流水式系统中需要进行更多的水交换(这种问题与孵化系统中的问题不同,因为育苗水不是咸淡水;然而,它会增加抽水和其他的费用)。在新鲜(活的)丰年虫成虫(丰年虫生物量)作为来自盐场的现成产品的国家,它们也可被用作罗氏沼虾的育苗饲料。近来(2000年)市场上已经出现一种冻干的丰年虫产品。

生长率和成活率

当虾作为后期幼体放养时,它们的重量约为0.01克。在育苗池饲养20天之后,幼虾的重量应当在0.02克左右,而在密度降低条件下的总共60天后,它们应当达到0.3-0.4克。自相残杀、竞食和不良水质是导致室内育苗场中死亡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在长达20天的时间里可以获得约90%的成活率。

收获幼虾

可以使用抄网(网目为3毫米)从室内育苗池中捕获幼虾。必须按照附件6说明的技术,对捕获的幼虾数量进行估算,还需记录平均重量的估计数。只有保持这样的记录,才能对不同批次和管理程序的成功(或失败)进行对比。有关向养成池运送幼虾的方法在本手册前边的章节中已经进行过讨论。

室外(二级)育苗设施

室外育苗设施与养成池类似,可以放养来自孵化场新变态的后期幼体,或来自初级育苗池的幼虾。在二级育苗池中可以将虾养至0.8-2.0克。根据所放养的虾的不同来源,这一过程可能需要4-10周。

一般管理和水质

补充曝气是理想的做法,但费用会过高。如果使用基质则可以改善生产。这个问题曾在本手册温带地区养成一节讨论过。在两个周期之间,应当对育苗池进行消毒,使用1公吨/公顷的生石灰或1.5公吨/公顷的熟石灰来消灭有害病原体。二级育苗系统的水质及其管理与养成池相同。

池塘灌水和放养

后期幼体对藻类茂盛(过量的藻类;本手册有关养成一节对控制藻类的方法作了说明)和高pH的影响特别敏感。一些经营者采用的做法是,在池塘灌水后至放养前的10-14天期间,让天然食物积蓄并让Ph值稳定。然而,这会导致敌害和竞食动物的定殖,影响虾的成活。因此本手册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在将过滤的水注入池塘后,应及时(2天内)进行放养,这样的水没有敌害,而且不会因光合作用改变pH值。在天然食物少的池塘可能不会获得很高的初始生长率,但是成活率的提高将弥补生长率的不足。
要对室外育苗准确的初始放养率提出建议是很困难的,因为这要根据每个地点的具体情况(如一段时间内的温度情况、放养虾的大小、虾在室外育苗池养殖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基质和曝气、敌害的数量以及池塘是否为减少敌害而安装了顶棚等)。如果池塘没有基质和曝气装置,那么放养率则不要超过1000尾后期幼体/平方米、200尾小幼虾(0.02克)/平方米以及75尾幼虾(0.3-0.4克)/平方米。如果拥有基质、曝气和敌害防护装置则可以增加放养密度。

投饲战略

在正常情况下,室外育苗池使用养成饲料,这种饲料既可来自商业渠道,亦可自制。每天投饲一次或两次即可。也可以添加一些新鲜补充饲料,但是如前所述,必须注意水质问题。应当根据对实际消耗量的观测来调整投饲量,它通常为池中虾总重量的约10-20%。

成活率和生长率

即使条件理想,后期幼体放养后不久也会出现一些死亡情况(10-20%)。为了确定成活率,应当从悬在池中的网袋(网箱)中抽取虾的小样并进行估算。除非水质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否则,如果在放养24到48小时之后成活率不高,就应增加后期幼体的放养数量。与放养不足相比,过度放养更便于在后期进行调整。从放养(或重新放养)到出池的总成活率应当不低于75%。室外育苗结束时虾的重量应当在0.8-2.0克左右,但是达到这一体重所需要的时间则取决于当地的条件。

收获、分级和运输

可以使用5-6毫米网目的围网集捕二到三次,或采用排水捕捞的方式来收获幼虾。如果采用排水的办法,应当在出水口放置一个较大的收集盆或箱,收集装置的结构不应使虾处在紧张状态。含有育苗池水并保持充气的聚丙烯盒或箱可以用于到近距离养成池的运输。如果养成池距离较远,则需特别小心(见后期幼体运输一节)。应当对幼虾的收获量(附件6)和送往养成池的数量进行估计。在将幼虾分别放养到不同的养成设施之前,将它们按照其平均重量分为二到三个等级有很多好处。通过降低不均匀个体生长率(附
件8),可以减少在养成池中的竞食,从而提高产量。本手册养成一节对分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他系统

多阶段育苗系统
已经为研究和商业系统开发出一些多阶段育苗系统。由以色列开发的最简单的系统在第一阶段采用新变态的后期幼体进行放养,其密度为1000-10000尾/立方米。在15-30天后,这些虾被转移到第二阶段育苗池,以100-200尾/平方米的密度继续培育60天。成活率分别达到92%(第一阶段)和85%(第二阶段)。其他的多阶段系统已被模拟或用于商业养殖,但是这里不作说明,因为它们很复杂而且/或它们的真正价值尚未体现出来。从Alston和Sampaio的论著(2000年)中可以获得更详细的资料。

网箱育苗

已经开展了用网箱培育后期幼体的研究工作。这项研究涉及在2x1x1米和1x0.5x0.7米网箱中将新变态的后期幼体饲养20天(初始放养密度为2-10尾/升)。放养的虾在最低密度和最高密度的放养条件下分别长到50毫克和30毫克。在放养密度达到8尾后期幼体/升时,成活率没有明显变化。另一项试验涉及按50和100尾/平方米的密度放养0.19克的幼虾,它们在2个月的时间里分别长到3.2和2.4克,成活率分别为86%和75%。在同样的网箱中还对密度为100-800尾/平方米、重量为0.05克的幼虾作了养殖60天的试验,这些虾分别达到0.35-0.79克。

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很少,其结果有待于商业化养殖场进行验证。在本手册编撰时,网箱育苗尚未被推荐到商业养殖中。这并不意味这种方法没有潜在价值,只是因为此时尚不能提出明确的建议。

 


上一页上面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