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在中国

成功故事

在四川省西部地区,贫困的个体农牧民的生计近期得到改善,这主要归功于几项环保举措,让他们发掘出更多本地所拥有的食物来源。这些生计方面的改善得益于粮农组织的一个技术合作项目,针对中国农民田间学校量身制定了多学科综合方法。同时,该项目还提高了田间学校向农牧民提供长期帮助的机构能力。

该技术合作项目对中国在加强该地区环保工作方面取得的意想不到的成果做出响应。政府着手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举措促使可耕农田面积减少37%。

此外,出于环保目的而禁止采集某些野生中药材的决定使许多农牧民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贫困的少数民族农业社区陷入了保护资源或接受收入和粮食减少的两难境地。

粮农组织在中国实施并圆满完成的一个旨在帮助农民、实地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主管机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预期挑战的重点项目使中国农业部门抵御气候变化威胁的能力大大提升。项目活动包括广泛的培训,最佳方法示范,多学科工作,并举办磋商会,使参会人员有机会在一起交流共同关心的问题、想法、最佳实践和技术。该项目的主要执行机构包括参与交流的研究机构,它们同样从参与发展问题的讨论中受益,对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重要的是,此项目的女性参与者众多,她们是来自各执行机构的科学家和各级政府的决策人员,而最突出的特点或许是该项目对女性农民的特殊关注,因为在试点省份,她们才是最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作为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实施的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举措的一部分,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旨在通过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计划来改善贫困家庭的粮食安全状况。

自1996年南南合作举措启动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迄今为止,中国已通过粮农组织向非洲、亚洲、加勒比和南太平洋区域派出了1000多名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

鉴于中国的应急备灾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改进,兽医快速诊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能力得到加强,中国发现和遏制未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这些成就或将显著降低大流行性流感的威胁,并有助于保护农村地区许多农户的生计。重要的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早期发现和控制也可防止疫情蔓延至周边国家,如蒙古、俄罗斯、越南等。

由美国国际开发署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农业卫生主管部门给予技术援助的粮农组织项目旨在取得以下成果:

中国拥有世界20%以上的人口,而其家畜数量所占比例更大。这些庞大的家畜种群往往与野生动物和环境相交织,这也导致了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出现,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尽管做出最大努力,但中国仍然面临着防控诸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的严峻挑战。农业部认识到本国在兽医流行病学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阻碍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农业部要求有能力的实地兽医流行病学家能够有效地进行监测和调查,并快速有效地应对疫情。针对这一需求,农业部与粮农组织联手编制了中国实地兽医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中国FETPV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