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在中国

新华社专访:粮食安全 -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共同的愿景与决心

29/09/2016

“中国长期以来建立的双边南南合作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消除贫困与饥饿的经验,这是值得各国学习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专家说。


“在保障粮食和营养安全,农业可持续和农村发展方面,粮农组织和中国有共同的愿景和决心,愿意作出同样的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项目协调员刘忠蔚说。“现今,项目已支持28个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创新以及农村发展。其中,大部分国家在非洲,”他补充到。


受援国包括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刚果金、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国,以及亚洲的蒙古、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这种联合项目目前注资达8000万美元,已向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和拉丁美洲派遣了1000余名专家。


刘忠蔚还提到,通过努力,项目已帮助超过百万的农民和小规模农业生产者提高粮食安全和营养并改善生计。


他是在南南合作日后不久,进行了此番介绍。每年的9月12日是联合国南南合作日,以纪念1978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通过了《促进和实施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


自2012年起,南南合作项目数量和资源筹措量稳步上涨。到2015年底,粮农组织已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实施了40余个项目。
主要的捐赠国包括巴西(2110万美元)、墨西哥(1500万美元)、委内瑞拉(1200万美元)和中国(1030万美元)。


自1996年南南合作项目成立起,中国一直与粮农组织展开积极合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进一步向“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捐赠了5000万美元资金(包含在8000万美元总赠款中)。


今年六月初,G20农业部长级会议在中国西北部城市西安举行时,中国和粮农组织签署了新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了其在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方面的不懈贡献。


粮农组织专家表示,中国-尼日利亚南南合作项目就是中国所作贡献的成功典范。“尼日利亚项目中可以看到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倡议的影响。南南合作框架下,一大批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在尼日利亚开展援助工作。” 刘忠蔚说。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中,约500名中国技术人员开展了3700多项实地调查,500多个示范项目和200多个微型项目。


中国专家在介绍新技术的同时,与当地合作伙伴在灌溉、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养蜂等领域进行了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民生,也是南南合作倡议支持农民组织的回应”刘忠蔚说。


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是另一个成功案例。“自2012年起,31名中国专家和技术员被派往乌干达提供技术援助,内容包括作物生产、水产养殖、园艺、畜牧和农业贸易,” 刘忠蔚介绍说。


“中国专家组成功进行了25项新技术转移,并引进了诸如杂交水稻、谷子、玉米等17项新品种,以及四种农业设备和工具,” 刘忠蔚补充说。
粮农组织介绍说,这些引入东非国家的新技术和新品种,在粮食作物改进和农民增收方面有显著效果。


一期南南合作项目促进了中国向乌干达进行了价值22000万美元投资,用于建立水稻生产、家禽养殖、园艺种植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农业工业园区。二期南南合作项目将重点关注园艺(农作物种植)、谷物生产、水产养殖,畜牧以及农业贸易。“这些方面都将获得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支持,” 刘忠蔚说,并强调扩展这些经验需要更深入的资源投入和更多的贸易往来。


根据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已有超过660万美元用于南南合作项目,该数字相当于2015年全年总额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