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在中国

投资农业科技——2030年之前全球实现零饥饿的关键

13/12/201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天在世界顶尖的农业科学家会议上指出,为了实现全世界在2030年之前消灭饥饿和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和私营部门需要重振自身的农业科技研究能力。

这将需要加大对科技领域的财政支出和投资,粮农组织重申道,因为多年以来世界各国对农业科学的投资一直在减少,抗击饥饿的进程也在不断放缓,尤其是在亚洲。

在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公室上周发布的独立报告中,该机构警告称,如果不增加农业研究上的投资,尤其是在拥有全世界60%饥饿人口的亚洲增加投资,那么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目标的全球努力可能功亏一篑。

“世界上有将近8亿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我们必须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和亚太区域代表昆德哈维·卡迪瑞桑(Kundhavi Kadiresan)说。

这是卡迪瑞桑在第五届农业科技领袖全球论坛上的发言。该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粮农组织共同举办,着重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当个人和团队采用了新的想法、技术或者流程时,就会产生创新,如果取得了成功,这些做法就会通过社区和社会传播,” 卡迪瑞桑说。“科技在减少饥饿和贫困方面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还包括向需要支持的人们传递创新的益处,并且保护好我们应当传给下一代的东西。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创新必须让多数人受益

据粮农组织估计,世界将需要平均多生产大约60%的粮食,才能在2050年——那时人口预计将超过90亿——喂饱这个饥饿的世界。就像现在一样,大多数食物将来自小型农户,他们生产着世界的大部分粮食,然而却常常是最贫穷和粮食最不安全的群体。卡迪瑞桑说,利用科技发展农业一定要让所有人参与进来——从国家的顶级研究人员,到在田间工作的农民家庭。

“我们需要发展小型农户的创新能力。农业创新体系的各方面所涉及的个体,包括农民、推广服务提供者、科研人员等,都必须通过各种等级的教育和培训来提升技术和能力,”她说。“小型农户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良好的政府治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透明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安全的产权保护、风险管理工具和市场基础设施。”

论坛还强调,根据妇女和女童在农业和农村生计策略中的需求和作用,应该给予她们特殊的关注——因为她们的潜力经常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被低估。青年群体也应该得到更多关注,他们与年长的农民相比更乐于创新,他们代表着农业的未来。

投资回报的证明

论坛介绍说,由于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育种工作对水稻进行的改良,从1985年至2009年,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稻农每年增加了价值15亿美元的水稻产量。在IR8号水稻(也称“神奇水稻”)推出后的几年里,不仅水稻产量提高,虫害、疾病、洪水、高温、干旱、盐分和寒冷的影响也出被削弱。

不过,未来几年世界不只需要生产更多粮食,研究人员还必须专注于开发和种植更有营养的食物,以减少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论坛介绍了遗传研究在引领世界开展更有适应性和营养的食物生产时所起的作用。具体事例包括孟加拉和印度开发的含锌量较高的(加铁)水稻,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发的含锌量较高的(加铁)小麦,以及印度的含铁量较高的珍珠粟——它们都不是转基因作物——还有“黄金大米”,这是一种转基因作物。

“这些进展共同证明,农业研究的投资可以带来回报。并且它们可以帮助解决世界上一些最具破坏性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比如对维生素A、铁元素和锌元素的缺乏,” 卡迪瑞桑说。她还表示,农业研究及推广系统必须把这些新的农作物推向市场,确保它们能带来利润而且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