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事 屈冬玉

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 名师讲坛 “全球粮食安全前景、挑战与机遇: 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从战略到行动”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博士

18/07/2023

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

名师讲坛

“全球粮食安全前景、挑战与机遇:
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从战略到行动”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  屈冬玉

2023718

 

尊敬的洛里托校长,

尊敬的埃科利尼院长,

尊敬的各位阁下,

女士们、先生们,

同事们,

同学们, 

 

非常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全球粮食安全前景、挑战与机遇: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从战略到行动”。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发展历程。 

 

1905年,波兰裔美国人大卫·卢宾在意大利罗马成立了国际农业研究所,旨在帮助农民分享知识,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并掌控自己的农产品贸易。 

 

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国际农业研究所的首届会议。194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接管农研所的国际农业协调工作,农研所至此完成历史使命。为了表彰大卫·卢宾的贡献,粮农组织图书馆以他的名字命名,馆内收藏了他的个人档案,包括他的论文和签订的条约。

 

19451016日下午,20多个国家齐聚加拿大魁北克省魁北克市芳堤娜城堡,签署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章程》。粮农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在首届成立大会结束时,已有42个国家正式加入粮农组织。此前在19435月,在罗斯福总统的召集下,多国政府在美国温泉市举行会议,成立了临时委员会。经过两年的筹备工作,临时委员会终于演变为战后成立的首个联合国专门机构。

 

194510月至19484月,英国著名营养学家约翰·博伊德·奥尔担任粮农组织第一任总干事。他的研究揭示了贫困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联。此外,他还对膳食质量进行了研究。 

 

任命一位营养学家为粮农组织第一任总干事,充分表明粮农组织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营养问题。粮农组织有一项明确且具体的职责,即提高营养水平,这一点也明确写入了粮农组织《章程》中。 

 

19811016日,首个世界粮食日庆祝仪式在罗马举行,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维利·勃兰特以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在粮农组织总部发表了主旨演讲。

 

20201016日,在COVID-19疫情肆虐期间,我们在罗马斗兽场首次以投射视频的方式庆祝世界粮食日,吸引数十亿网民点击观看。

 

接下来,我将以当前形势和2030年目标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今天演讲的核心主题。 

 

我们正处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多重不利因素日益交织叠加,如果放任不管,我们距离消除全球饥饿和各种形式营养不良的目标将愈行愈远。 

 

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在努力实现既定粮食安全和营养目标的同时,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并承受着危害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地球未来,进而威胁未来粮食安全与营养的恶性循环的冲击 

 

当前的农业粮食体系受到若干关键驱动因素和大趋势的影响,包括:

• 人口变化和城市化
• 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和宏观经济稳定
• 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 大数据的生成、控制、使用和所有权
• 地缘政治不稳定和冲突影响加剧
• 各种不确定性,包括COVID-19疫情和气候危机

 

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做法。很显然,我们的农业粮食体系亟需转型。

 

过去7年来,全世界饥饿人口不断增加。2022年,新冠疫情结束之后,乌克兰战争接踵而至,饥饿人口数量较2019年疫情前增加了1.19亿。  

 

最新评估结果表明,世界仍未完全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同时正艰难应对乌克兰战争带来的后果和频发极端天气的影响。 

 

在这种多重危机并发的新常态20212022年间全球饥饿和粮食不安全程度维持在远超过疫情前的水平。许多地区的粮食危机非常严重,并不断恶化。全球层面的稳定情况掩盖了某些区域和次区域饥饿现象显著增加的事实。 

 

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的希望日渐渺茫。届时,可能有近6亿人面临饥饿。实现全球营养目标的进度也落后于既定时间表。 

 

2023年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提供了健康膳食费用和可负担性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在2021年,超过31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

 

儿童发育迟缓问题异常严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持续恶化。早在2012年,肥胖人口数量就超过了饥饿人口。目前,全球超过30亿人无力负担最便宜的健康膳食。 

 

食物不足发生率是衡量“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度的指标之一。

 

虽然疫情后的经济反弹有效遏制了全球饥饿现象不断恶化的趋势,但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冲突、极端天气,以及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因素拖累了进展。

 

COVID-19疫情严重挫伤了抗击饥饿的努力。2022年的各种不利因素进一步损害了2030年前的经济复苏速度和增长前景。 

 

2030年,全球仍可能有近6亿人面临饥饿。 

 

2022年一年的不利因素就将产生长期影响,可能导致2030年新增2300万食物不足人口,实现零饥饿的目标将变得更加遥远。

 

与此同时,当前的消费模式和支撑这些模式的农业粮食体系也带来严重环境影响,导致严重的粮食浪费和损失、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多样性丧失,并造成不平等加剧。 

 

全世界的农业粮食体系正在产生数万亿美元的巨额人力、经济和环境成本。 

 

但我们确定了2030年需要达成的目标:

• 将所有区域的食物不足率降至5%以下;
• 确保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健康膳食;
• 将所有区域的超重率降至15%,回落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 确保任何国家的肥胖率不超过5%
• 显著改善儿童发育迟缓问题;
• 扭转近十年来农村贫困加剧的局面;
• 为了可持续地减少农村贫困,必须大幅减少不平等;
• 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需要实现碳中和、土地退化中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巴黎协定》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2摄氏度的目标。
 

要在2030年前达成这些目标,必须从农业粮食体系的视角全面审视我们面临的挑战,并采取全面行动。  


我们必须认识到,农业粮食体系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互相关联,且会累积放大。

 

从政策角度看,这对于确定优先行动和投资重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寻找解决方案过程中,我们要探索协同效应和积极结果,争取实现最大回报。 

 

例如,推进农业粮食体系绿色转型可以一举两得,在消除饥饿的同时,可以应对气候危机,甚至还可以一举多得。 

 

我们可以多管齐下,综合采取一揽子解决方案,减少碳排放,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确保为所有人提供负担得起的健康膳食,解决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 

 

此外,政策和方案若设计得当,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引擎,创造长期就业机会,提高生计可持续性,解决不平等问题。 

 

我们还需妥善应对政策和方案所带来的后果。例如,一些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为满足人们的膳食需求并预防营养不良,可能不得不增加碳排放。 

 

综合性农业粮食体系解决方案强调因地制宜。为了确定有效方案,需要开展大量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立即开展大规模行动。 

 

要在2030年达成目标,我们必须全力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农业粮食体系是最大的经济体系,对就业、生计及地球生态影响巨大。与此同时,在农业粮食体系中,贫困和不平等也普遍存在。 

 

如果农业粮食体系能够包容、可持续地实现转型,满足粮食安全和营养需求,则将成为消除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强大力量。 

 

当前,几大关键驱动因素和大趋势共同塑造着我们的农业粮食体系,包括:

• 人口变化、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 工业化、收入提高,但不平等加剧
• 气候变化、碳中和及资源稀缺
• 消费习惯变化、营养和健康
• 技术变革和创新日新月异
• 数字化、大数据的生成、控制、使用和所有权
• 地缘政治不稳定和冲突影响增加
• 各种不确定性,包括COVID-19疫情和气候危机

 

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做法,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四大变革性趋势:数字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碳中和。 

 

关于城市化趋势,我们需要研究1970-2019年间不同区域城市人口占比与农业(包括林业和渔业)在GDP中所占份额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全球城市人口比例从1970年的37%增至2019年的估计56%,而农业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则从5.3%降至4.2% 

 

更为详细的分析显示,不同区域的趋势各不相同。在1970年之前,高收入国家、东欧及中亚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结构转型,拉丁美洲及加勒比、近东和北非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结构转型。在这些区域,农业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或以下,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高收入国家超过70%)。  

 

全世界各区域城市化趋势将持续下去。到2050年,预计农村人口比例将降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下。 

 

届时,南亚会因其特有的就地城市化模式,成为农村人口比例最高的区域,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两个区域的农村人口比例都将超过40%。相比之下,高收入国家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的农村人口比例将减少到仅略高于10% 

 

我们认识到,在增强韧性以抵御多重危机的同时,必须将城市化等大趋势纳入各项转型工作的考量范围。 

 

换言之,要考虑城乡持续融合带来的影响,要确保各项行动、政策和投资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如果用农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和农业就业人口占比来粗略衡量工业化水平,就可以观察到不同区域情况各异。 

 

过去30年,几乎所有区域的农业劳动力都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成比例地分流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但在中低收入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几乎保持不变,而在高收入国家产业转型过程中,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事实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东亚和太平洋区域,其他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基本停滞不前,而南亚和近东及北非区域仅略有增加。相比之下,这些区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率增速可能存在差异,这无可厚非,但关键要看哪个部门的生产率能可持续地增长并吸纳劳动力。 

 

除非大刀阔斧地进行转型,否则从长远来看,农业粮食体系可能难以担负起这一重任。 

 

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全球超过30%的土地已退化,20%以上的淡水遭到过度开采,我们的农业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威胁。 

 

农业粮食体系与环境和健康等体系的影响互相关联,互为因果。 

 

农业粮食体系自身深受这种相互关联、互为因果闭环机制的冲击,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退化和健康问题,包括引发疫情和其他疾病。 

 

农业粮食体系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大来源,而这只是诸多挑战之一!

 

农业用地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0%,农业与能源和交通业一样,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除了畜牧业和渔业,我们的作物生产方式,如施肥,也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农业粮食体系的许多不同方面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也加剧了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气候失衡。但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找出有潜力采取措施的细分行业,并探索改进途径。 

 

因此,仅凭零敲碎打的做法,我们无法应对这些环环相扣的挑战。 

 

我们必须联合各部门,全面采取紧急行动,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将其塑造成为保护地球生态、改善人类健康、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的积极力量。 

 

2020年,农业粮食体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1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1% 

 

在这些温室气体排放中,近50%来自农田作物和畜牧生产活动产生的非二氧化碳气体;20%来自土地用途变化,主要是毁林和热带(以及寒带)泥炭地退化;30%来自供应链(农场大门以外所有环节,如粮食运输、加工、零售、家庭消费和废物处理)以及生产肥料和农药所用能源导致的排放。 

 

要实现碳中和,我们必须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改善自然资源治理,提高生产率(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改进生产方式,调整消费模式和行为,使用清洁能源。 

 

粮农组织《2022-2031年战略框架》明确围绕四个更好”,即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重点落实这些工作。 

 

新兴技术已经开始改变农业粮食体系,但大多数政府和农业粮食体系参与主体尚未充分发掘这些技术的巨大潜力。 

 

我们要帮助农民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农业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控和作物育种,并采用有助于优化管理自然资源和预警粮食安全威胁的工具,这将有力地推动转型。   

 

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联)的最新数据显示,互联网的普及率在疫情期间快速增长。2019年,全球54%的人口,即41亿人接入互联网。之后,2021年互联网用户数量激增7.82亿,达到49亿,占全球总人口63% 

 

尽管如此,仍有29亿人无法上网,其中96%居住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上网群体面临多重障碍,包括缺乏互联网接入条件,约3.9亿人甚至没有移动宽带覆盖。 

 

这种互联网接入增速差异导致世界上互联网连接最发达和最落后国家的差距有所缩小。例如,发达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差距从2017年的66个百分点降至2021年的63个百分点。这为数字农业带来了新机遇。 

 

但要实现数字农业的发展,需要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投资并采取行动。软件方面的发展对于提高硬件基础设施和其他技术进步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并能发挥数字创新的积极影响,促进减贫和消除饥饿。 

 

基础设施和政策可以为数字系统奠定基础,并创造有利环境。不同国家有其独特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方案,但高效的农业和农村数字系统也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数据和内容平台需要实现互操作性。相关数据总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收集和传播,但如果聚合信息和服务背后的数据,提供更全面细致的分析见解,我们就能让信息和服务发挥最大价值。一些关键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图谱(土壤、水和气候)、病虫害监测、农民档案、本地天气预报、市场价格信息、信用评分算法等。 

 

需要高度重视能力、内容和背景情况:

 

能力:最需要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管理这一进程能力最弱的国家。农业在数字化进程中明显落后。所以在各个层面进行横向和纵向能力建设是关键。 

 

内容:需要重视内容的共同创作、定制、适应和使用,与小农户的相关性,以及本地适用性。数字工具的最大用途不是向农村生产者灌输信息,而应促进知识创作和创新,整合本地和土著知识。

 

数字工具和应用能为农民带来直接惠益。农民需要借助信息来确定可种植的作物、栽培方法,并优化农产品市场机会。数字工具可以提供实时相关信息,提高农民的产出。 

 

要注重贴近小农户的实际需求。虽然很多变革性创新和现代工具有助于提高农业体系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但通常不是针对小农户需求而设计的。如何对技术进行调整和改造,以满足实际耕作需求,是发展中国家小农户面临的主要挑战。

 

背景:在开展投资和进行商业决策时,绝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必须考虑本地基础设施、网络覆盖、本地能力、种植模式、市场动态等情况,因地制宜,提供可获取且负担得起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简单易用。目前,小规模生产者对数字技术的采用率很低,因此他们通常被排除在外。 

 

解决方案不需要很复杂就能产生巨大影响。越简单越好,也越具包容性。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推广咨询服务中整合简单的短信服务,就显著改变了农民的行为,极大地激励他们利用新信息和技术改进生产方式,将产量提高了4% 

 

二是可持续。农业和农业粮食体系的数字化可以带来积极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影响。 

 

农业粮食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应采取包容、高效、可持续的办法。这需要政府采取重大行动,建立有利的政策框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同时,数字解决方案应整合到现有体系和结构中,而不是加重政府负担。

 

三是采取系统性的方法来应对挑战,支持小规模农村生产者。这需要跨学科、跨部门采取综合一体化行动,让数字化惠及农业粮食体系的所有参与者。 

 

简而言之,数字化将推动农业粮食体系向前迈出一大步。 

 

那么,我们需要制定什么样的农业粮食体系战略?

 

面对日益严重的威胁,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保障人们的生计,使我们的地球具备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并锁定可持续发展成果。《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要真正实现各项目标,仅有共识还不够,各国政府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决心,推进落实工作。

 

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工作严重滞后,我们亟需与各级各类主体的开展合作。 

 

为了应对当前的全球挑战,不仅需要各国之间开展合作,更需要社会通力配合。

 

粮农组织《战略框架》的核心目标是打造更高效、更包容、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 

 

四个更好是粮农组织为直接推动实现无贫困(目标1)、零饥饿(目标2)和减少不平等(目标10)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持实现更广泛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而确立的组织原则,对实现粮农组织的总体愿景至关重要。

 

四个更好充分表明农业粮食体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支柱相互关联。因此,也鼓励粮农组织在所有工作中采取战略性、系统性方法。 

 

为了加快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鼓足干劲实现我们的愿景,粮农组织将在所有工作计划中运用四大跨领域/跨部门加速因素,即技术、创新、数据和互补因素(治理、人力资本、制度)。

 

2050年可持续养活全球近100亿人是空前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加速扩大计划干预措施的影响力,同时尽量减少权衡取舍。这四大加速因素有助于实现这两大目标。我们必须确保技术、创新和数据包容所有群体,注重性别平等,更好地促进发展。

 

我们围绕全新战略目标的四个更好确定了20个重点工作领域,并将逐步加以完善。 

 

为了实现更好生产,我们确立的重点工作领域包括:绿色创新、蓝色转型、“同一个健康”、小规模生产者公平获得资源,以及数字农业。 

 

为了实现更好营养,我们确立的重点工作领域包括:确保人人享有健康膳食;关注最弱势群体的营养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安全食品;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以及市场和贸易透明。 

 

我们在“更好环境”战略方向下确立的重点工作领域包括:减少污染、恢复生态系统、改善农业环境,这将是指导所有工作的路线图。农业整体上将促进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共享“同一个健康”。这些工作重点将推动农业粮食体系适应并减缓气候变化,发展生物经济,维持粮食及农业发展所需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 

 

所有这些工作都有助于实现“更好生活”。相关重点工作领域包括:性别平等和农村妇女赋权、包容性农村转型、实现可持续城市粮食体系、应对农业和粮食紧急状况、打造韧性农业粮食体系,以及关于扩大投资和粮农组织“手拉手”行动计划等专项计划和举措,确保大规模开展集体行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农业粮食体系变革转型。

 

我们围绕性别平等、青年和包容性确立了跨领域主题,确保在开展任何工作时,都不会忽视弱势和边缘化群体,以落实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承诺,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210做出贡献。

 

朋友们, 

 

COVID-19疫情、世界各地爆发的冲突(包括乌克兰战争),以及气候危机的影响,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消除饥饿的进程极为脆弱。

 

但与此同时,这些事件也给我们创造机遇,重新评估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饥饿问题,及早重建抵御威胁的韧性,确保在同等烈度甚至更大规模的全球性灾难来袭时,能从容应对。 

 

我们必须借此“喘息”机会,坦诚地审视当前的农业粮食体系。 

 

我们要用科学说话。 

 

我们不仅要关注饥饿的表象,还要看清这些趋势背后的本质驱动因素,以及导致饥饿的粮食获取机会不平等问题。 

 

我们必须了解导致粮食不安全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查明当前农业粮食体系的缺陷。

 

我们过去取得了累累硕果,现在也必须再创佳绩。 

 

过去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有赖于各方伙伴的通力合作特别东道国意大利的大力支持。展望未来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我们仍需各方同心协力。

 

最后,感谢意大利和所有成员国一直以来给予粮农组织的信任。 

 

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不负全球期望,支持全世界的农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