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 1845) [Cyprinidae]
淡水鱼
FAO Names:
En Bighead carp
Fr Carpe à grosse tête
Es Carpa cabezona
FAO. 2009. 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In Cultured aquatic species fact sheets. Text by Weimin, M. Edited and compiled by Valerio Crespi and Michael New. CD-ROM (multilingual).
特性
生物学特征
体侧扁,腹鳍前腹圆,腹鳍与臀鳍之间有狭窄的腹棱;标准长度是体高的3.1-3.5倍和头长的3.0-3.4倍;头大;头长大于体高;口端位,向上倾斜,下颌略长于上颌;鳃耙密集,量大(400多),互不连接;咽齿一行,扁平光滑;构成4-4;鳞小,侧线鳞明显,96-110个,侧线延长到尾柄。腹鳍顶端到并超过肛门;背鳍条:3,7;胸鳍条:1,17;腹鳍条:1,8;臀鳍条:3, 12-13;体色:背和侧线上部黑色,腹部银色,体侧有不规则黑点;鳍发灰。
图片库

(照片: Thierry Dubrail)

主要情况
历史背景
鳙鱼养殖首先开始于中国南部的长江和珠江沿岸区,比开始养殖鲤鱼的时间要晚的多。根据历史记录,开始鳙鱼养殖与当时的统治者有密切关系。在唐朝,皇帝的姓与当时唯一养殖的鲤在中文的发音一样。皇家禁止销售和杀死鲤鱼。因此,农民选择了鳙鱼作为养殖替代,还包括鲢鱼、草鱼和青鱼;原因是这些鱼的苗种在长江和珠江区域可以容易得到。由于取决于苗种的天然供应,鳙鱼养殖在规模上相对要小。人工繁殖的成功大大促进了养殖。该种类已被引入到20多个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养殖鳙鱼产量是增长趋势。中国是到目前为止最主要的生产者(2002年17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98.7%)。
主要生产国
很多国家和地区向粮农组织报告了养殖鳙鱼的产量,但只有一些国家(中国、中国台湾省、伊朗、老挝、尼泊尔、马来西亚和缅甸)报告的产量超过1000吨。据信,美国的产量超过了这一水平。
主要生产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数据,2006年)


生境和生物学
鳙鱼是广温性鱼类,可以忍受的温度范围为0.5-38°C,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鱼类,分布广泛,从中国南部的珠江流域到北方的黑龙江。其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水库。鳙鱼一般生活在水的上层,喜欢天然饵料丰富的肥度高的水域。

尽管被引入到许多其他国家(主要是亚洲和东欧),但没有鳙鱼在这些国家自然水体中分布的信息。不过,有鳙鱼自然种群见于越南红河的报告。

鳙鱼是同步和集群种类,在其生活史中每年产卵,产卵许多年。一年只有一个产卵季节,发生在夏初。鳙鱼是半洄游性鱼类。在产卵季节来自湖泊和江河下游的亲体洄游到中国主要河流上游的产卵场。流动的水和水位变化是自然产卵至关重要的环境刺激。有水流时,半浮性卵悬浮在水中。鳙鱼可在封闭的养殖环境中达到性成熟,但在这些条件下不能自然产卵。注射激素和例如流水的环境刺激对刺激产卵至关重要。

该种类在自然条件下基本上以浮游动物为食。在养殖条件下,除了天然饵料外,鳙鱼也接受人工饲料,例如谷物加工的副产品和有机碎屑。

鳙鱼生长快,长的很大,最高体重达40公斤。
生产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
生产系统
由于鳙鱼的自然特征,使用的养殖系统非常有限。在开阔水域的粗养和以池塘为基础的混养是主要系统。鳙鱼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证充足的苗种供应。比较而言,由于其性腺发育缓慢,繁殖鳙鱼比繁殖其他鱼更困难。由于其早期发育阶段增长缓慢,生产大规格的鱼种也更困难。

苗种供应
人工繁殖是养殖鳙鱼苗种的主要供应来源,尽管在中国的一些河流依然可以获得自然苗种。从自然水域收集苗种主要用于保持亲体的质量。人工繁殖使用的亲体通常为野生苗种在封闭情况下养成或来自保存有良好自然种群的孵化站。
孵化场
催情适于鳙鱼。注射激素(一般为HCG 和 PG)后,将成熟好的亲体放在产卵池(圆水泥池,直径6-10米,水深约 2米),在产卵期间保持水的循环流动。

用手工或流动方式将卵转到孵化道或孵化缸中。孵化道是圆形或椭圆型的水泥结构,一般用于大型的生产。宽度通常为0.8米,深度0.8-1.0米。在每个水道底部安装与底面为约15°角的进水口,朝同一方向。在内壁上安装定期出水的筛。最后,水可从底部的出水口被排干。在孵化期间保持水流,使卵和苗在水中悬浮。
育苗
用土池培育鳙鱼苗。通常池塘面积为0.1-0.2公顷,深1.5-2.0米。用化学品消毒池塘,一般使用生石灰,在完全干燥后消除所有有害生物。通常用量为900-1125公斤/公顷。

根据水温,通常在投放之前的5-10天使用有机肥料-动物粪便和/或植物废料(‘绿肥’)来增加浮游动物的自然生物量。使用有机肥的量通常动物粪便为3000公斤/公顷,绿肥为 4500公斤/公顷。可同时使用绿肥和动物粪便,但每种的量要相应减少。

育苗阶段为单养,一般投放比例在120-180万尾/公顷之间,取决于养殖期的长度和目标规格。在中国育苗生产通常为2-3周。定期施有机肥料,足以维持池塘水的高肥度,并提供良好的自然饵料生物(特别是浮游动物)。取决于当时水的肥度,每4-5天施动物粪便或绿肥的量在1500-3000公斤/公顷之间。在育苗阶段也可使用豆浆作为直接饲料和替代有机肥料。一般的量为每天3-5公斤(干黄豆)/10万尾鱼。通常平均生产成本高。如果在养殖后期观察到鱼生长不好,可能需要使用糊状豆饼或谷物加工的其他副产品。通常每天使用的量为1.5-2.5公斤/10万尾鱼。育苗池成活率一般为70-80%,尽管在良好管理下可能达到90%多。

经2-3周养殖,鱼通常可达到约30毫米长的规格。在中国这些鱼被称为夏花(夏天的鱼种),可以进行鱼种养殖。在将夏花转到鱼种池前要求通过小心拉网和将鱼短时间(几个小时)存放在高密度环境下进行训练。这种锻炼的目的是在运输之前增强鱼的忍受力。
鱼种养殖
夏花不适合直接投放到成鱼池中;需要先养到鱼种阶段(13-15厘米长度)。养殖鱼种的技术与育苗生产非常相似,包括投饲和施肥。主要不同包括以下的内容:
  • 养殖鱼种用土池相对更大(0.2-0.3公顷)和更深。
  • 与育苗阶段相反,鳙鱼鱼种的生产一般采用混养。鳙鱼可与其他鲤科鱼类混养,但鲢鱼除外。在鳙鱼鱼种生产中很少有单养的。
  • 作为池塘主养种类时放养密度约12万尾/公顷,作为次养种类时为3万-6万尾/公顷。
  • 在中国,上述规格和放养密度的鱼种养殖一般需 4-6个月。如气候更温暖或放养密度更低,时期可被相当地缩短。
  • 在整个鱼种养殖期成活率一般应当高于95%。
在越南,成鱼养殖阶段前的鳙鱼养殖被分为两个阶段。鱼苗先被养到2.5-3 厘米,育苗池的放养密度稍高于草鱼(见草鱼的情况介绍)。然后,以相当低的密度将鳙鱼进一步养到 6-12厘米规格。这样,鳙鱼苗种的养殖通常需要45-50 天。通常投饲豆粉、玉米粉和稻糠。
养成技术
最普遍采用的鳙鱼成鱼养殖技术是池塘和网拦中的混养以及湖泊和水库的粗养。

池塘和网拦混养

在中国,通常将鳙鱼作为次养种类与其他鲤科鱼类一道养殖。 养殖成鱼的放养密度是750-1500尾/公顷的13-15厘米鱼种。如进行轮捕,还投放特定比例的更大规格鱼(到250克)。当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作为主养种类时,不要求为鳙鱼特别投饲/施肥。但如鳙鱼和鲢鱼作为主养种类,通常施有机肥料以提高天然饵料的量。在中国,鳙鱼在8-10月可达到市场规格(750-1500克)。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养殖期可能被大大缩短。鳙鱼产量通常为500-1000公斤/公顷,占总产量的10-15%。

在越南,鳙鱼成鱼的养殖通过与其他种类混养进行,例如草鱼、鲢鱼、若野鲮、印鲮、鲤鱼和罗非鱼。 鳙鱼作为池塘中的次养种类,通常占总投放量的3-5%。但鳙鱼通常占总产量的5-7%。不对鳙鱼做特别的投饲。鳙鱼的上市规格为2.5-3 公斤。

小型湖泊和水库的粗养

在这一系统中,鳙鱼通常被作为主养种类,取决于水体的规模和肥度,放养比例为150-750尾/公顷。占投放总量的约 40-50%。放养规格通常为13-15厘米。为充分利用水体和自然饵料,也投放少部分的更大鱼种(到250克)进行轮捕。这种类型的养殖不需要饲料和肥料。鳙鱼产量可达到150-400公斤/公顷,占总产量的40-60%。
养成技术
在养殖后期进行轮捕,一般在清晨进行(温度相对低,并供应早市)。在捕捞后挑选达到市场规格的个体(每次捕捞只用一次网)。在最后捕捞清干池塘前进行几次局部捕捞。在最后捕捞时,鱼被送往市场或用于下一生产周期的再投放(低于市场规格的个体)。
处理和加工
通常以鲜活形式消费鳙鱼,但一些偏远的水库难以将所有产品鲜活上市。一些产量被用来做罐头。
生产成本
成鱼通过自然饵料生产,没有额外饲料投入。主要的投入是苗种和管理,以及有时的肥料。总养殖成本很低。苗种的成本通常占总生产成本的50%多,总成本一般低于0.20美元/公斤。
病害和控制措施
下表列出了鳙鱼的主要病害和控制措施。

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和其它药物被用于治疗,但将它们列入本表并不意味着是粮农组织的建议。

疾病 致病因子 类型 综合病症 措施
细菌性败血病 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耶尔森氏; 弧菌 细菌 身体不同部位充血,例如颌、口腔、鳃盖、鳍基以及严重时全身;眼球突出;肛门肿胀;腹部鼓胀;鳞竖起;鳃腐烂并且食量减退;被感染的鱼高死亡率 用生石灰和高锰酸钾消毒鱼体和养殖环境;在饲料中加入'鱼泰3'(多种草药成分的商业药)。
打印病 点状气单胞菌 细菌 皮肤和靠近鱼肛门处的肌肉有圆红点;鳞稀松;皮肤和肌肉腐烂,甚至到骨;体弱,移动缓慢;食量大大减少;力竭而亡 池中喷洒漂白粉或呋喃唑酮溶液;将感染的鱼浸泡在高锰酸钾或呋喃唑酮溶液;抗生素
白头白嘴病 粘球菌 细菌 嘴和头前部发白;唇肿胀;由于丧失对嘴运动的控制,呼吸困难;嘴部皮肤溃疡 在投放前在2-2.5%的盐水或1% 药用大黄的溶液中浸泡鱼;在池中喷洒浓度为2.5-3.7 ppm 的药用大黄溶液或浓度为0.1-0.2 ppm呋喃唑酮溶液
粘孢子虫病 粘孢子虫 原生动物 寄生虫孢子见于体表和体内;狂游;最后可能力竭而亡 在投放前用生石灰或氰氨化钙清塘;在敌百虫溶液中浸泡鱼并在池塘喷洒该溶液;由于寄生虫有抵抗力的外壳,难以治疗
车轮虫病 车轮虫. 原生动物 体色发黑;明显消瘦(体重降低);运动缓慢;幼鱼高死亡率 在投放前用生石灰清塘,在0.3% 的盐水或0.5 ppm的敌百虫溶液中浸泡鱼;在池中喷洒浓度0.2 ppm的敌百虫溶液。
锚头鳋病 锚头鳋 桡脚类 寄生虫进入肌肉;游泳反常;食量减少并逐步死亡 投放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池中喷洒浓度为0.3-0.5 ppm的90%敌百虫溶液;将感染的鱼浸泡在10-20 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2个小时
水霉病:皮真菌病 (水霉病) 水霉; 绵霉 真菌 白色真菌丝见于体表;棉花状;体弱或力竭而亡 小心拿鱼,生石灰消毒池塘;在氯化钾或孔雀石绿溶液中浸泡被感染的鱼


供病理学专业知识的单位

以下是几个可以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的单位:
  •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中国上海,上海水产大学。
  • 中国广州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江苏省无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中国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淡水渔业研究所。
统计
生产
全球养殖产量
粮农组织渔业统计
市场和贸易
传统上,鳙鱼在中国以及大多生产国以新鲜方式消费。产量的大部分以新鲜的整鱼或鱼片形式上市。很少被加工。目前,鳙鱼主要在当地消费。在主要生产者的中国,产量基本在当地消费。但广东(中国南部)的一些产量销往香港和澳门。中国统计信息没有鳙鱼出口量的详细数据。但根据国家水产品进出口统计年报,2002年有41798吨和4932吨的活鱼(未说明种类)从中国大陆出口到香港和澳门。 鳙鱼肯定在总量中占有大的比例。

鳙鱼是低价格商品,中国和其他国家中等和低收入阶层可以承受。在中国,过去几年鳙鱼的价格没有变化。目前,实际零售价格通常为0.60-0.90美元/公斤。由于基本上是当地消费,没有特定的有关鳙鱼的市场规定。
状况和趋势
尽管养殖鳙鱼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使用的养殖技术还是有了一些进展。最显著的进展是在亲鱼封闭养殖的环境下的人工繁殖。这保证了低成本的充足供应。其他主要的进展是建立了该种类一些主要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基因改良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展,尽管进行了与鲢鱼杂交的试验。为获得最佳产量,也研究了许多放养模式。通过有机肥料或利用池塘中混养的其他鱼类的废物,生产鳙鱼的成本很低。鳙鱼养殖可与种植农作物和家畜生产很好的结合,以最大利用自然资源。可利用有限投入和低成本生产鳙鱼。苗种可通过大规模、低成本人工繁殖生产。该种类适于不能承受高生产成本(例如商业饲料等)的贫穷鱼类养殖者。还适于在共享水体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水产养殖。 在发展中国家淡水养殖发展中,具有重要潜力,为此建议应强有力地推进。在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应当努力推广人工繁殖该种类的中国技术。
主要问题
鳙鱼完全依赖自然生产力。对其的养殖不会造成过多的负面环境影响。与其他鱼类混养可大大改善养殖该种类的生态效益。

鳙鱼主要依赖天然饵料。因此,产量主要受制于自然生产力。在一些国家,产量也受制于苗种供应,这些国家尚未掌握人工繁殖技术。在半精养和精养系统中,鳙鱼可作为次要种类投放。在这种情况下,其产量完全取决于其他鱼类的废物和未被利用的饲料。在粗养中,有机肥料可显著提高鳙鱼产量。

养殖鳙鱼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市场。小规格鳙鱼肉质量不是太好,肌间刺太多。这在许多国家影响市场价格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意味着利润率低。目前,在中国城市鳙鱼正失去消费者。但鳙鱼的肉质可通过养成更大的捕捞规格(大于1.5公斤)大大改善。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养到这一规格不是很难。在许多国家通过改进更好地采用人工繁殖技术可能进一步增加鳙鱼产量。此外,鳙鱼前部(包括头)可做成非常美味的汤,不仅中国人喜欢,而且其他国家的人也喜欢。为此,鳙鱼前部的价格通常远高于其身体的其他部分。

负责任水产养殖实践
在鳙鱼养殖中至少有2个问题需要在负责任水产养殖实践中处理:
  1. 在进行粗养时,首要的是苗种的基因质量和保护自然种质。该种类的人工繁殖在中国已进行40年。过去,繁殖控制不是总被每个孵化场认为是高度重要的问题。过去近亲交配发生在不多的渔场,这使用于养殖的苗种质量退化。在粗养中,可能投放的鱼逃进了江河,并加入到自然种群。这对自然种群的种质有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审慎地进行催产的质量控制。
  2. 其次是在精养池塘系统混养鳙鱼时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由于高投放密度和糟糕的水质,产生了不同的废物,例如未利用的饲料和鱼的排泄物,鳙鱼经常感染细菌和寄生虫病。有时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品来治疗。滥用则对消费者构成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应当努力保证合理投放密度,良好投饲习惯和高质量饲料(为池中的其他鱼)和进行良好的水的管理,以尽量减少这些不同病害的发生。无论何时使用化学品和药物,都必须严格遵守政府的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书目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003. 2002 China Statistic Yearbook on Import and Export of Aquatic Products. Beijing, China. 356 pp.
De Silva, S. 2003. Carps. In: J.S. Lucas & P.C. Southgate (eds.), Aquaculture: farming aquatic animals and plants, pp. 276–294. Blackwell Publishing, Oxford, England.
EIFAC. 2001. Report of the Ad Hoc EIFAC/EC Working Party on Market Perspectives for European Freshwater Aquaculture, Brussels, Belgium, 14–16 May 2001 EIFAC Occasional Paper No. 35. FAO, Rome, Italy. 136 pp.
Guocheng, Y. 1998. Techniques and Experiences for High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Freshwater Aquaculture. China Pres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415 pp.
Jinpei, P. 1988. Hand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ish Diseases. Shanghai P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166 pp.
Pillay, T.V.R. 1990. Aquacultur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ishing News Books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 England. 575 pp.
Renkui, C. 1991. Development History of Freshwater Culture in China. China Pres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309 pp.
RLCC. 1989. Integrated Fish Farming in China. NACA Technical Manual No 7. NACA, Bangkok, Thailand. 278 pp. 
Wu, W. 2000. Fish Culture and Enhanc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Beijing, China. 661 pp.
Xianwen, W.1964a. Ichthyography of Cyprinidae in China (Upper Volume).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Shanghai, China. 230 pp.
Xianwen, W. 1964b. Ichthyography of Cyprinidae in China (Lower Volume).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Shanghai, China. 598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