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Eucheuma spp. [Solieriaceae]
海藻
FAO Names:
En Eucheuma seaweeds nei
FAO. 2009. Eucheuma spp. In Cultured aquatic species fact sheets. Text by Gavino C. Trono Jr. Edited and compiled by Valerio Crespi and Michael New. CD-ROM (multilingual).
特性
生物学特征
有不同生境,有时叶状体高并呈钝形或尖角形松散分岔,有时分枝浓密,多具粗糙有刺小枝。小枝不规则排列在不具轮生体的无规则枝干上。枝干横截面显示内层含大的圆形细胞,散布着细胞壁相对厚的小细胞。
主要情况
历史背景
上世纪60年代,一家美国海藻加工公司将其从印度尼西亚获得的生产卡拉胶的原料转移到菲律宾。在最初生产中,该公司从米沙鄢中部岛屿礁石上收集海藻作为原料供应。60年代后期,由于无休止地收获自然群落导致该类资源衰退。用于加工的干海藻供应短缺触发了养殖这些物种的研发工作,进行了沿海海藻潜在养殖区域的调查和评估,并对这些物种当地种类的相对生长率和胶质产品质量进行了研究和评估。

潜在养殖区调查主要集中在菲律宾棉兰老岛西部和米沙鄢中部。在几个地点进行了试养,包括民都洛的卡拉塔干、八打雁、伊林岛和北波荷的达那吉礁石。70年代早期,试养扩大到三宝颜省的塞埃珂岛和苏禄省位于锡亚西的塔帕安岛泻湖。1972年在塔帕安岛建设了首个麒麟菜商业养殖场。同时,70年代中期在达那吉礁石进行的试验栽种使以宿务为基地的海藻加工公司建立了商业养殖场,利用2个物种作为亲本。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对干海藻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类海藻的养殖扩大到棉兰老岛西部、北部和南部,包括巴拉望省以及马来西亚东部(沙巴和沙捞越)和印度尼西亚。
主要生产国
粮农组织对这类海藻的4个组别(卡帕藻、耳突麒麟菜、粗皮麒麟菜和麒麟菜)的统计数综合在以下的地图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所罗门群岛和斐济也是生产国,但未报告分开的产量(见以下的生产统计部分),图中显示的不是全部的信息。


主要生产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数据,2006年)
生境和生物学
这些海藻是菲律宾最普遍和生长最快的种类,见于礁石低潮位线稍下以及潮水线上限,通常生长在沙质珊瑚和岩石层水流缓慢和适中海域。麒麟菜通过枝叶顶部活性细胞组顶端分裂组织生长。具有三相生活周期,含配偶体(n)(雌雄异体)、果孢体 (2n)和孢子体(2n)。

雌配偶体的果孢子通过结合体产出不动精子受精,在雌配偶体的称为藻果的繁殖组织中发育成微果孢体。

果孢体(2n)发育成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体成熟分裂产生四分孢子(n),再发育成配偶体。

配偶体和孢子体是这类海藻生活史的大的阶段。但后者更有活力。这些海藻具有高度植物再生能力,养殖者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
生产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
生产系统
苗种供应

根据形态、DNA图和不同收获季节的生长表现,卡帕藻有12个变种。从研究获得的信息是重要的,与使用几个不同变种作为苗的养殖场的养殖管理非常相关。目前使用的苗是菲律宾本地种。

苗的供应来自野生并在培育区繁殖。将苗清洗干净并尽快运往培育区,放入顶部有气孔的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盒中,不能暴露在阳光和风中。将培育的苗切开作为生长的亲本。随后的亲本来自首次收获物并依此进行。
 
养成技术 

建立潜在生产性海藻养殖场最重要的是地点选择。必须对地点进行评估,符合以下标准:
  • 适中水流和波浪,维持高扩散压力,提高海藻对营养的吸收。
  • 适中水流和波浪,维持高扩散压力,提高海藻对营养的吸收。500-900 μEm-2S-1,适宜光合作用和色素合成。
  • 足够的水深;在浅的区域,低潮位期间苗不能暴露在空气中。漂浮养殖场支持系统的开发使深水海域养殖成为可能。
  • 在浅的区域养殖时,底层须为暗色,由粗沙和岩石珊瑚材料构成,避免白细沙底。
  • 尽量减少草食动物、微生物、淤泥附着植物和漂浮生物的出现。
  • 最佳温度范围为27-30 ºC。
  • 盐度为30-35‰,避免在咸水水域养殖。
栽种后,总生长时间2-3个月,一年可收获4季。

将每个50-100克的切片苗用软塑胶材料打结,以20-25厘米的间隔系在底层单绳和漂浮方式的单绳上。

养殖者目前使用两种主要养殖系统,即底层固定单绳和漂浮方式。养殖场的维护包括清除与海藻有关的附着植物;将海藻清洗干净;收获长势不好的苗,用长的快的苗替代;清除与麒麟菜生长相关的其他海藻;补种;修理养殖场支持系统并清除底层草食动物。附着植物和漂浮生物与海藻竞争光照带来的营养和能量。导致生长缓慢。

底层固定单绳方式

养殖场支持系统的建设开始于使用尖铁杆和重锤在底层打眼。用锤将尖木桩稳固地打入底层眼中。木桩按排来布置,间隔1米,排与排的间隔为10米。在单纤维绳一端放环,系在桩上。将绳拉紧,另一端系在下一排的桩上。在低潮期,按水深调整绳到底部距离,不使海藻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中。绳一般与水流或波浪方向平行。在最初的桩排中部之间放置额外支撑桩,防止绳下垂。

漂浮方式

这类方式用于水流弱或底层地形不规则的深水和浅水海域。

单绳

在筏养方式中,单绳系在木架或竹架上,规格取决于制作材料的原料。单绳系在平行框架上,框架间隔20-30厘米。一个4x5米的筏上可栽种350-400个苗。用尼龙绳连接筏子角,在底层锚定。将漂浮材料系在筏角,增加浮力。

漂浮延绳

漂浮延绳主要有两类:单一和多个。在单一类型中,采用100米尼龙绳(直径3-4毫米)作为主支撑绳,绳两头锚定在底层。通过调整漂浮装置的绳长确定延绳在水中的位置。单一漂浮绳间隔为5-8米,避免缠绕。

多个延绳单位包括4-5根尼龙绳(直径3-4毫米),每个长20多米。绳端系在3到4厘米厚硬木的主间隔支撑架上,间隔30厘米。取决于绳长,将1个或多个木制间隔装置系在延绳单位中部。直接将该单位的角端锚定在底层或系在主支撑锚绳上(5-6毫米尼龙绳),间隔2米。
 
养成技术

生长不超过10周的海藻是不成熟的,卡拉胶含量不高。要得到最好质量的产品,应当在栽种后10-12周待其成熟后收获。
 
处理和加工

收获过程简单,包括从支持绳上取下,放入小船(外形像双体船)并运往干燥区。

一般,在将海藻放到清洁晒干台(通常用竹板做成)前,将收获的海藻清洗、分级、除去泥和其他海藻。最近,对这种办法略做修改,减少材料损失和改进干燥度。先将平台系上细目辫形尼龙网,将收获物散放在平台顶上。定期反转平台,保证完全晒干。不能让雨淋在干燥的海藻上:拉动网在平台上堆起海藻,盖上防水布。在炎热和阳光充足的天气,干燥需2-3天。产品中的最终湿度应低于百分之40。在运到销售中心前,在塑料袋中放入干燥材料,在干燥区域存放。

有两种商业卡拉胶产品–精制或“传统提炼的卡拉胶”以及“半精制卡拉胶”(SRC)或“菲律宾自然等级卡拉胶”(PNG)。通过将海藻在有氧条件下在碱中煮几个小时来加工精制卡拉胶。溶解的卡拉胶成为溶液,通过粘度控制、抽取和过滤,然后在酒精中凝结。将凝结物干燥和制成粉。另一方面,通过在合适温度的碱中浸泡刚收获的或干的海藻加工PNG卡拉胶。加工11号卡拉胶的温度为90 ºC,9号卡拉胶的温度为60 ºC。这类加工不涉及分解以及卡拉胶溶液。卡拉胶依然完好并由细胞壁无活力纤维素矩阵保护。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取决于3个因素,即固定资产、运行费用和折旧。以典型的0.25公顷的养殖场为例,运行成本占生产成本的百分之75,主要是苗、劳力和其他费用。劳力约占百分之72的生产成本,固定资产(建设养殖场支持系统的供应和材料)占百分之23,折旧最多为百分之2.0。投资回报取决于植物生长率决定的养殖场生产力。“苗”的可接受的日生长率应不低于百分之3.0到4.0。如果维持这一水平2.5到3.0个月, ROI将为百分之40-45。
 
病害和控制措施
导致养殖场产量大的损失的三个生物学因素为“冰色病”、附着和被吃(后者不是疾病)。

疾病 致病因子 类型 综合病症 措施
被吃 草食性 鱼和无脊椎动物 数量损失;全年发生 在更深的区域采用漂浮方式
附着 底层藻 丝状藻 附着旺盛;夏季发生 在水流适中区域放入水面下1米
“冰色” 微生物 细菌和真菌 生长缓慢;叶状体苍白;光泽枝叶表面缺失;有附着物和破碎;发生在平静气候以及夏季 转移到水温凉爽和水流良好的区域


供病理学专业知识的单位

以下是几个可以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的单位:
  • 菲律宾大学科学学院国家科研所微生物系,菲律宾奎松市1101。
  • 东南亚渔业发展委员会微生物站,菲律宾伊洛伊洛州蒂克班安。
  • 菲律宾大学科学学院海洋科学所,菲律宾奎松市1101。
统计
生产
全球养殖产量

粮农组织渔业统计

市场和贸易
菲律宾干海藻当地市场主要是养殖者通过当地交易商、养殖者联合体和非政府组织主渠道销售产品。干制产品销售给大型加工企业在产地委派的大型采购站。独立交易人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当地出口商出口。

向国际市场出口两类主要产品以及干海藻。产品为(a)半精制卡拉胶(SRC)或自然等级卡拉胶(PNG)以及(b) 精制卡拉胶或“传统提炼的卡拉胶”。干海藻出口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湿度<百分之40;污染物:<百分之1.0。

PNG的加工采用非提炼方式,与精制卡拉胶相比,在产品中保留超过百分之2.0的不溶酸物质(AIM)的人造胶。加工精制卡拉胶采用提炼方式。在加入酒精后有可能提炼纯卡拉胶。宿务和三宝颜省加工了菲律宾的大部分干制产品。

根据菲律宾海藻工业协会的信息,22家企业出口干海藻、半精制卡拉胶和精制卡拉胶这3类产品。2004年,其中18家以0.55美元/千克平均价格销售原料,13家以3.95美元/千克平均价格出口半精制卡拉胶,只有5家加工和出口精制卡拉胶,平均价格 8.68美元/千克。

菲律宾卡拉胶出口市场按重要性排列为:欧洲、北美、亚洲、南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菲律宾海藻产业从美国、智利、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进口少量海藻。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向菲律宾提供生产麒麟菜9号和10号卡拉胶的原料,美国、智利提供生产11号卡拉胶的原料,原料多数来自银杏藻属。
状况和趋势
海藻养殖是目前菲律宾沿海居民生计最大型和最具生产力的活动。菲律宾海藻工业协会2004年数据/信息显示,11.6万多个家庭的100多万人口在58 000多公顷的面积上养殖海藻。2000-2004年,菲律宾干海藻年产量近12.5万吨,平均产值1.39亿美元。世界对海藻和海藻产品的需求预计年增长百分之10。为供应卡拉胶生产对干海藻的高度需求,养殖业正在向新的区域扩展。在更深的区域开发漂浮方式养殖对增加养殖面积和产量有显著贡献。

过去10年,该产业在传统集中的养殖区的生产力明显下降,原因是季节性地发生了当地称为“冰色病”和附着生物造成的损失。实地观察发现,这类情况的出现由环境因素急剧变化引发,不同变种生长情况不同。正在进行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的研究。目前,卡拉胶生产国养殖两类出产卡拉胶的海藻,大量的为麒麟菜。

尽管有一些缺陷和威胁,由于菲律宾产业的势力和机会,预计菲律宾依然会作为世界市场原料的主要生产者和供应者。

为加强该产业的未来前景,将不得不处理两个重要的关切:提高干海藻的生产能力以及鼓励对该产业的更多投资。已经开始通过改进养殖和收获来提高生产能力,改进收获后处理技术来提高质量,将养殖区域扩大到符合标准的新地点。苗的供应问题已经通过建设专门生产“苗”的养殖场得到解决。已经证明了12个麒麟菜变种的比较增长率,并提出了管理建议。由于多年的重复利用,苗的活力明显下降,正在研究这一问题。由于缺乏溶解细胞壁的卡拉胶酶来隔离/产出活的裸露的原生质体,限制了通过质体熔合的杂交培植。

目前,干原料占菲律宾海藻出口的重要部分。该产业将减少原料出口,生产更多的半加工和精加工产品。也将通过与更多有着具体配方要求的终端使用者的联系建立更多加工产品国际销售渠道,与潜在投资者建立强有力的国际销售网络应当是该产业考虑的重要问题;必须通过关键销售人员的培训并同时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产业的关键业者与其国际伙伴的联系。
主要问题
海藻养殖对沿海环境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影响有两个问题。这些影响被认为是消极或积极的,但没有实验数据或科学证据支持这些观点。

养殖地点生态影响

高产量的养殖场通常位于水流动良好的区域(海流和/或适度波浪),有适宜盐度和低潮时的水深(浅的养殖区);多种动植物区系;干净、肥沃和无污染的水以及适宜的底层。高产预示着适宜的生态条件。对地点的最初但较小的消极影响是在浅水区采用底层固定单绳方式建设支持系统前对养殖区的清理。

动植物区系的原有丰量在栽种后几天很快恢复。但这些养殖场的高产量吸引更多的养殖者在同一区域养殖,导致养殖过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在有限的区域过多或强化的养殖还改变了该区域的水文。通过海流和/或适度波浪的良好水移动提高了营养吸收,是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水的移动还可防止海水温度升高,向植物运送营养。由于养殖过密,水的移动显著下降,特别是在低潮时,将使海水温度升高。高光照期间温度升高的海水不利于植物生长(降低生长率),是发生“冰色病”和附着植物旺盛这两个养殖场重要问题的前题。这些条件也对相关动植物群落有消极影响。

来自农家的家庭污染(废物处理)也对环境有消极影响。

对动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不同生长季节,环境条件适宜的区域,海藻生长率高,形成厚的地面覆盖,吸引了相关动物群落(鱼和无脊椎动物)以及其他海藻。在收获期,相关动物群落数量增加,海藻作为相关动物群落的生境和索饵场。养殖场支持系统也为相关的海藻生长提供了额外的基础。因此,养殖区生物多样性增加。但生物多样性水平的变化受养殖周期的影响,在开始栽种和收获期相对较低,在长成季节高。

在更深的海域采用漂浮方式的养殖对养殖植物下的珊瑚虫群落没有消极影响。最近在巴西兰岛拉米坦进行的实地研究显示,多种漂浮单位下5-10米的珊瑚虫群落有活力并且健康。使用硬木和铁条作为支撑绳的锚。

负责任水产养殖实践
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适用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参考文献
书目
Doty, M.S. 1988. Prodromus Ad Systematica Eucheumatoideorum: A tribe of commercial seaweeds related to Eucheuma (Solieriaceae, Gigartinales). In: I.A. Abbott (ed.), Taxonomy of Economic Seaweeds With Reference to Some Pacific and Caribbean Species Vol. II, pp. 159-208. Publication of the California Sea Grant Program, California, USA.
Mojica, F.E., Dy, R.T. and Reyes, S.U. 1997. Philippine Eucheuma Seaweeds/Carrageenan Industry. Industry Analysis & Strategic Directions. University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Manila, Philippines. 91 pp.
Montaño, N.E., Tupas, L.M. & Luistro, A.H. 1985. Studies on Philippine semi-refined carrageenan I. Water-insoluble matter, total and acid insoluble ash, viscosity and absorbance of solution. Fisheries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Philippines, 10(1-2): 45-50.
Naylor, J. 1976. Production, Trade and Utilization of Seaweeds and Seaweed Products.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No 159. FAO, Rome Italy. 73 pp.
Trono, G.C. 1998. The Seaweed Resources of the Philippines. In: A.T. Critchley & M. Ohno (eds.), pp. 47-61. Seaweed Resources of the World. Kanegawa International Fisheries Training Centre, JICA, Yokosuka, Japan.
Trono, G.C. Jr. 1992. Eucheuma and Kappaphycus: Taxonomy and Cultivation. 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 & Fisheries, Kochi University 12:51-65.
Trono, G.C. Jr. 1996. Seaweed Culture. In: S.S. De Silva (ed.) Perspectives in Asian Fisheries, pp. 259-280. Asian Fisheries Society Commemorative Volume. Asian Fisheries Society, Manila, Philippines.
Trono, G.C. Jr. & Ganzon-Fortes, E.T. 1989. Paguma sa Guso (Eucheuma Farming). Seaweed Information Center, Marine Scienc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Quezon City, Philippines. 56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