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Porphyra spp. [Bangiaceae]
海藻
FAO Names:
En   Nori nei
Fr    Nori nca
Es    Luche
FAO. 2009. Porphyra spp. In Cultured aquatic species fact sheets. Text by Chen, J. & Pu Xu. Edited and compiled by Valerio Crespi and Michael New. CD-ROM (multilingual).
特性
生物学特征
紫菜分布在世界上多岩石的海岸线,包括热带或两极的几个种类。寒带-温带以及北方区域种类最多。多数种类每年出现在冬季或夏季。紫菜耐干燥,可生活在潮间带最高、最干的区域。自然出现的紫菜菌体为自由生活的生物,其精细的藻丝钻入碳酸钙底层,例如牡蛎壳。紫菜片在轮廓上从圆形到线形,长度从几厘米到1米以上。颜色变化,从完全在水中生活的淡粉红色种类,到红、黄、褐和绿色相杂的潮间带种类。紫菜生活史复杂。显微阶段为双倍体,称作壳斑藻丝状体,包含丝状枝。在特定条件下,丝形成肿胀分枝,称为壳孢子,排出没有细胞壁的单独细胞-壳孢子。每个壳孢子做减数分裂,发育成紫菜菌体。在一些种类中,叶状体边缘的单孢子无性繁殖叶片。精细胞和果孢子在叶片边缘形成束。精细胞附着,授精。然后接合子分开,形成双倍体细胞束-红海藻孢子囊。红海藻孢子囊释放双倍体果孢子,再次形成双倍体壳斑藻丝状体,度过夏天。
图片库
 
紫菜叶状体和固着器(自MBARA网站复制
壳斑藻丝状体丝繁殖设施
用手收获
使用特殊机械收获
加工紫菜
不同风味的寿司
主要情况
历史背景
紫菜养殖在17世纪开始于日本、韩国和中国,此后成为这几个国家利用浅水水域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最初,紫菜养殖依赖自然苗(壳孢子),原因是对其生活史以及苗来自何处了解的不多。但在1949年,凯思琳•卓尔•贝克发现“壳斑藻”实际上是紫菜生活史的一个阶段。这对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巨大发现,解决了阻碍人工生产苗的瓶颈。此后,中国和日本的专家开发了养殖壳斑藻丝状体和收集壳孢子的技术。现在,紫菜养殖场已不再从野外收集苗。紫菜养殖在中国、韩国和日本成为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繁荣的产业。除传统生产者外,紫菜养殖活动逐渐扩大到其他大洲,包括非洲、北美和欧洲。
主要生产国
下图为与条斑紫菜类似的甘紫菜的分布。


主要生产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数据,2006年)
生境和生物学

在中国,坛紫菜见于南方,条斑紫菜见于北方。一般被称为紫菜的生活阶段包括菌体(见下图1号),在秋天或早冬出现在多岩石的海岸。紫菜苗被称为壳孢子,由壳斑藻丝状体阶段释放(见下图8号),在夏季和秋季见于软体动物壳上。1949年前,丝状体阶段被认为是单独的种类:壳斑藻。


紫菜生活史图。-A=条斑紫菜。B=坛紫菜。 1 叶状体;2 性孢子器; 3 精子;4 果孢;5 受精卵;6 红海藻孢子囊;7 果孢子;8 壳斑藻丝状体; 9壳斑藻丝状体孢子囊分枝;10释放壳孢子;11 壳孢子; 12 幼叶状体;13 单孢子和幼叶状体。



壳斑藻丝状体阶段为双倍体。在特定条件下,光强度和光质量、天长和温度刺激接合子的产生。丝状体形成肿胀枝(“壳孢子”),细胞在其中发育片状细胞质体(具有显著蛋白核的星形质体)。分枝突出底层,最终释放单独细胞(“壳孢子”)。

雄接合子(见图,3:“精子”)在叶片边缘形成束(2),通过边缘的分解释放。在边缘后部形成雌接合子(4:“果孢”)。每个果孢穿越周围矩阵,突出接纳面(“受精丝”),精细胞附着并授精(5)。然后接合子分开,形成双倍体细胞束(6:“红海藻孢子囊”)。红海藻孢子囊分解叶片边缘,释放双倍体“果孢子”(7)。果孢子发育形成双倍体壳斑藻丝状体(8),不依赖坚硬的碳酸钙的出现;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能够在底层(一般为软体动物的壳)发育并随后突出的果孢子才可以避免被蜗牛和其他海洋草食动物吃掉。

在特定条件下,壳斑藻丝状体(9-10)发育并形成壳孢子(11)。秋季,壳孢子由在肿胀壳斑藻丝状体中的发育的孢子囊释放到水中,附着(12)在底层上,开始新的生活周期(1)。

除上述过程外,条斑紫菜(见以上A图)还可无性繁殖,菌体边缘产生单孢子。坛紫菜(见以上B图)无此情况。

紫菜菌体生长的最佳条件不同,例如温度、盐度和光强度。一般,幼菌体比成体更能忍受高温;低温影响条斑紫菜和坛紫菜的正常生长(分别低于3°C和8°C)。光强度高(5000-8000lux)对这两种紫菜生长有利。紫菜菌体耐干燥;例如坛紫菜即使失去百分之70的湿度还可存活1周。紫菜是自养植物;诸如硝酸盐-氮或铵-氮的营养很关键。实验显示,正常生长需要100-200毫克/立方米的氮;如果氮含量不到50毫克/立方米,生长受到抑制.
生产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
生产系统
由于生活史复杂,紫菜养殖系统可分为5个明显的阶段:壳斑藻丝状体养殖;壳孢子收集;开阔海域养成;收获和加工。

苗种供应

养殖壳斑藻丝状体

如上述,养殖紫菜发生在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室内,从5月到10月,养殖壳斑藻丝状体和产生壳孢子。第二个从10月到4月或5月;养殖者在野外养殖菌体。

5月上半月,干壳斑藻丝状体在文蛤上播种并释放壳孢子;然后将其悬浮物洒到底层,或将悬浮物埋在底层。在加注20-30厘米海水的、大型长浅水箱中养殖,需要进行沉淀以及加入含氮和磷酸盐的营养物。在此阶段,不控制温度,允许与周围气温一道波动。但最佳生长发生在20-25 °C之间。果孢子发育成壳斑藻丝状体阶段。

在5月中旬到6月初,将水温升高到22-23 °C,使壳斑藻丝状体阶段的植物生长。7月,减少光强度使壳孢子囊形成,并最终释放壳孢子。从7月初到8月末,水温逐渐升高,到8月中旬达到27-28 °C。此后,再次降低水温。

从8月末到9月末,水温低到23 °C;在此期间壳孢子囊形成。将光强度控制在与壳孢子囊中壳孢子形成一样的水平,但白天长度减少到8-10小时。壳孢子在9月末出现,但大量释放出现在10月上半月。

一旦释放壳孢子,其附着在放置于水箱的养殖网上。在每天释放5万个孢子时,稍增加光强度,使叶状体形成。搅动水箱中的水,使孢子分布均匀,保证其与养殖网接触。收集壳孢子的过程被称为“采苗”。约一半的紫菜养殖场自己养苗,其他的则从苗供养商处购买养殖网。


养成技术

有3种主要养殖方式:(a)漂浮;(b)半漂浮和(c)固定网。第4种技术为“冻网”(见下文)。




养殖紫菜的3种方式。


漂浮系统

这种方法在日本使用,最近被中国的养殖者广泛采用。系在浮子上的网漂浮在海面上,因此紫菜菌体可持续浸泡在水中。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浅湾以外区域养殖菌体,水深10-20米。

半漂浮系统

这种方法混合了漂浮和固定网系统。高潮时网漂浮在海面,退潮时该系统立在地上。结合了固定网和漂浮系统的优点,因此在中国被广泛接受。

固定网

在该系统(也称为“竿撑系统”)中,将紫菜网挂在竿之间。退潮时,网暴露在空气中,变干。在深水水域,潮间带竿养常好于漂浮或半漂浮系统,因其保证了适当时间苗定期暴露在空气中,减少病害发生和竞争性种类(草)的生长,特别是附着硅藻。但这类养殖方式限制在内湾有沙底的浅水海域。

冻网

这种方法有两个优点:防止紫菜得病,并改进最终产品质量。以下是冻网的过程:
  • 在幼菌达到体1到3厘米长时,将其与网一道从养殖区拿回。
  • 将网放在空气中干燥,直到菌体湿度降低到百分之20-40,通常需要2到3小时。
  • 将干网放入乙烯基袋中。
  • 将干网存储在-20ºC的冰箱中。
  • 在要求时,将网拿回紫菜养殖区养殖。
 
捕捞技术

在开阔海域分别养殖坛紫菜和条斑紫菜40或50天后,开始第一次收获。收获活动可持续5个月。收获的间隔为10-15天;因此,一年收获10-12次。采用两种办法,手工和机械收获,如图片库照片所示。
 
处理和加工

收获的菌体被切片,干燥加工成传统类型-长方形薄片,每张21x19厘米,重约3克。程序包括选择湿紫菜;海水清洗;淡水清洗;切制;软化;制成薄片;脱水;干燥;分级和包装。

干紫菜可制成直接消费的调味品;干紫菜已经和糖果一样普遍。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因地域而不同;没有提供相关的信息。
 
病害和控制措施
影响紫菜的“病害”可分为2大类:环境和病原体;下表列出了最重要的病害。

疾病 致病因子 类型 综合病症 措施
藤壶病 拟油壶菌 霉菌 霉损坏;产品质量低;减产 减少养殖网密度;改善早期养殖
红烂病 腐霉 霉菌 霉损坏;产品质量低;减产 晒干养殖网;降低温度
丝状病 发状白丝菌 细菌 无信息 晒干养殖网
萎缩症 不了解 不了解 得病菌体为伞菌(类似真菌),颜色黑 不了解
孔洞病 不了解 革兰氏阴性细菌 病原体吸收菌体营养物,导致孔洞出现 在实验条件下减少盐度,无实际措施
绿烂病 假单胞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损坏 晒干养殖网;减少养殖密度
变色病 环境压力   菌体色从紫到黄绿,再到白 减少养殖密度


供病理学专业知识的单位

以下是几个可以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的单位:
统计
生产
全球养殖产量
粮农组织渔业统计



市场和贸易
目前(2004年),中国是紫菜的最大生产者,随后是日本和韩国。中国养殖两个种类,条斑紫菜在江苏和山东省养殖,坛紫菜主要在浙江和福建省养殖。条斑紫菜产品的主要部分(约百分之90)出口到国际市场,或通过日本的经纪人再销售到其他国家;坛紫菜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消费,只有约百分之10的出口。

紫菜富含蛋白和自由氨基酸,味道好;是亚洲区域的传统食品,特别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紫菜是这些国家喜爱的食品,特别是日本。在火车站小卖部、饭店和餐馆,其取代三明治,以“寿司”名字呈现给公众。做“寿司”时将熟米饭和肉或鱼条放在紫菜薄片上,然后卷起并切成片(见图片库照片)。

还可将紫菜切成碎片,用于生产饼干。随着中国经济的改善,最近国内消费者急剧增加。如上述,紫菜做成的快餐食品非常受欢迎,替代了糖果。在中国,坛紫菜产品加工为干紫菜做汤和其他传统食品。紫菜被认为是健康食品。生活在其他大洲的人们也接受了紫菜,包括美洲和欧洲。不容质疑,紫菜养殖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中一个繁荣的产业。
状况和趋势
紫菜养殖和加工是传统产业。生产稳定,即在未来10年预计总产量没有急剧变化,原因是在现有生产国没有更多适合于扩大养殖的场所。市场需求稳定。随着人口增长减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加工的紫菜的消费扩大速度预计将减慢(可能每年百分之3-5)。

尽管美国和英国在进行紫菜养殖试验,但不可能成为主要生产者,原因是养殖紫菜是劳动密集型的活动。

预计未来紫菜的主要市场在亚洲。
主要问题
进口限制是中国的主要问题。日本从韩国进口紫菜,但不从中国进口。
负责任水产养殖实践
与海带一样,紫菜是自养植物,从海水吸收营养。因此,养殖活动是环境友好的。此外,紫菜被传统上认为是健康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接受。如果周围污染不侵入养殖区,紫菜养殖则是负责任的水产养殖活动。幸运的是,没有得到有关食用紫菜中抗生素、杀虫剂或重金属残留的报告。
参考文献
书目
Chen, G.Y. 1980. Study on Breeding of free-conchocelis filament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and its seeding.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4(1):19-30.
Drew K.M. 1949. Conchocelis phase in the life history of Porphyra umbilicali (L) Kutz. Nature,164:748-751.
Jia, J. & Chen, J. 2001. Sea Farming and Sea Ranching in China.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No. 418. FAO, Rome, Italy. 71 pp.
Liu, T. J., Wang, S.P., Zhang, D.R., Cui, G.F., Li, W.L., Zhu. Z.J., Wu, T.M., Li, X.G., You, J.X., Huang, F.L., Wang, X.B. and Lin, D.H. 1981. Study on Enhancement of Resources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Marine Fisheries Resecrh, 3: 1-67.
Liu, T.J., Zhang, Y.J., Yang Y.X. and Wang, S.R. 1982.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Porphyra yezoensis.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4:1-8.
Ma, J.H. 1992. Elementary Report on Chytridiosis of Porphyra yezoensis. In Proceedings of 1991's National Mariculture Forum, Hold in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from 9 - 11 January 1992; Edited by Mariculture Special Committee, Chinese Fisheries Society, Published by Qingdao Publication Bureau. pp. 265-267.
Ma, J.H. & Cai, S.Q. 1996. Farming and Processing of Porphyra yezoensis. Science Press in Beijing, China. pp. 236.
McHugh, D. J. 2003. A guide to the seaweed industry.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No. 441. FAO, Rome, Italy. 116pp.
Tseng, C.K. & Zhang, D.R. 1954. Study on Porphyra I: Life cycle of Porphyra tenera. ACTA BOTANICA SINICA. 3(1):287-302.
Tseng, C.K. & Zhang, D.R. 1955. Study on Porphyra II: Filament stage of Porphyra tenera and its Conchospores. ACTA BOTANICA SINICA. 4(1):27-46.
Tseng, C.K.,Wang, S.J., Liu, S.J., Guo, X.K., Zhang X.C. and Miao G.R. 1978. Phycoculture. Shanghai Science & Technique Press, Shanghai, China. Editor: Tseng C.K, Pp. 135-211.
Tseng, C.K., Wu, C.Y., Fei, X.G., Zhang X.C., Qin, S. and Zhou, H.E. 1999. Biology on Economic Seaweed Seeds. In Biological Basics on Porphyra Seed. Shandong Science & Technique Press, pp. 154. Shanghai, China. Editor: Tseng C.K, pp. 50-90.
Tseng, C.K., & Borowitzka, M. 2003. Algae culture. In J.S. Lucas & P.C. Southgate (eds.), Aquaculture: Farming Aquatic Animals and Plants, pp. 253-275. Blackwell Publishing, Oxford, 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