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filtered by: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 11月,全国玉米均价相对稳定,但同比仍上涨73%。此前数月,价格飙升,并创历史最高纪录。货币疲软是导致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也造成了通胀率高企。11月,通胀率预计为13%,环比小幅走高。为应对持续上涨的价格,10月,赞比亚银行将政策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随着2023/24种植季启动,且厄尔尼诺预计将导致气候干旱,国内食品价格存在上行风险。
 - 3月,官方月食品通胀率估计为6%,较之2月的7%略有下降。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尽管国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仍是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但近期能源(尤其是燃料)成本上涨也为食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2月,政府取消了玉米进口禁令,预计将有助于缓解可能出现的供应问题。由于整个季节天气条件不利,2022年玉米作物的产量前景不确定,供应可能会吃紧。虽然进口量增加带动供应上涨,可以缓解部分的价格压力,但国际基准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价格继续承受上行压力。
 - 政府于12月8日从即日起取消了对小麦的10%进口关税。该税率已于9月23日从25%下调至10%(FPMA粮食政策)。该举措的目的是增加国内供应并平抑价格;起因是由于库存水平下降且在明年3月份(届时2017年主季(Rabi季)作物的收获工作将开始)之前不会有国内新收成上市,引起对供应减少的担忧,从而近期价格出现上涨。政府早先已于11月4日宣布计划通过“公开市场计划”增加小麦投放数量。为促进播种面积提高,政府还于11月15日上调了2017年冬季(Rabi季)作物的最低支持价格(MSP),包括小麦(FPMA粮食政策)。
 -         2月20日,津巴布韦政府颁行了一种新货币,称为“实时全额结算(RTGS)元”,从而把代用债券和电子货币合二为一;本国债券是于2016年为缓解货币短缺而发行的,官方汇价与美元等值。相反,RTGS元采取的是浮动汇率系统,初始汇率定为2.5RTGS元兑一美元,这实际上意味着本币贬值,目的是把官方汇率与平行市场汇率统一起来。颁行RTGS元的目的是抑制该国外汇短缺的状况,外汇短缺已导致1月份年化通胀率提高至57%,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此前实行的多定价系统已不复存在。
 - 在南方主产区(包括高粱带的拜多阿以及下谢贝利重要玉米产区马尔卡)的市场上,11月份当地产玉米和高粱(两大主粮作物)的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在首都摩加迪沙,高粱价格上涨,但随着人道主义援助的发放,玉米价格大幅回落。总体上看,11月份价格比一年前水平最多高出90%,原因是2014年主季(Gu)收成减产,而且贸易和市场受到国内动荡的扰乱。在首都摩加迪沙,11月份进口稻米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上涨,而在主要进口口岸所在地博萨索,进口稻米价格则出现回落。总之,多数市场进口稻米价格与一年前的水平基本持平。
 - 政府批准在今后三至四个月免关税进口共500万吨90公斤袋装非转基因黄玉米用于饲料用途。该国2011年以来没有进口过黄玉米,该措施的目的是减轻白玉米的需求压力并平抑价格;由于严重旱情造成2016年减产,1月份以来价格出现上涨。干旱还影响到多数牧区,由于牲畜生长状况恶化,近几个月牲畜价格下跌(FPMA国内价格预警)。
 -         虽然新收作物增加了市场供给并推动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落,但5月份玉米价格仍旧高于一年前水平。玉米价格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是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包括“伊代”和“肯尼斯”强热带气旋袭击了部分粮食主产省份,造成作物歉收,同时损毁了基础设施并对正常贸易流通格局造成扰乱。南非是莫桑比克南部省份的主要粮食供应国,南非粮食价格上涨对价格施加了更大的上行压力。该国货币贬值也对价格形成了支撑,而由于天气条件不利,2019年谷物产量很可能下滑,预计这将在全年不断施加通胀压力。
 - 随着2017年作物收获工作的开局,10月份价格下跌;到11月份,尽管产量前景总体看好,但多数市场小米和高粱价格出现飙升。价格大涨是由于受到平行市场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的推动,这造成总体通胀率大幅上升。11月份黑市上苏丹镑兑美元汇率急剧下跌,创下28苏丹镑兑1美元的历史新低,原因是外汇供应不足而来自进口商和贸易商的需求增加。局部减产,加之国内需求旺盛,也对小米和高粱价格添加了上行压力。结转库存有限和收获工作有所延迟也对价格形成支撑。小麦主要为进口且在城市地区消费,价格也出现上涨。总体上看,粮食价格最高达去年11月水平的两倍,若干市场达创纪录水平。据称其他食品,尤其是肉类和食糖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扬。11月底,政府宣布采取限制本国货币贬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