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2021 2015-2019年之间,尼加拉瓜的龙虾出口增长了34%。产量最高的地区莫过于加勒比海岸,这里是Miskitu、Sumu-Mayangna、Rama和 Ulwa等土著社区的居住地,也有非洲裔的克里奥利人(Creole)和加里福纳(Garifuna)人。
无论是手工还是商业捕捞龙虾,当地人都使用俗称“nasas”的木笼。木笼浸入海水,连续6-9个月放置在海床。制造木笼每年需要上千立方米木材,对当地森林造成巨大压力。
由于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增长,捕捞龙虾的区域日渐由海岸向深海蔓延。在捕捞区,渔民由于动脉空气栓塞造成的潜水事故频发,已成为当地致残的主要原因。
为促进龙虾捕捞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携手尼加拉瓜渔业与水产研究所(INPESCA)、墨西哥国际发展合作署(AMEXCID)以及“中美洲零饥饿计划”制定了南南合作项目,提高渔民职业安全,促进尼加拉瓜北部加勒比海沿岸的龙虾捕捞业可持续性。
参与计划的有来自土著社区的墨西哥渔民,从事渔品交易的妇女(称作“pikineras”),多家企业、高校和地方政府。各方分析、验证了龙虾捕捞的两项可持续技术并大力推广:“人造栖息地”和“捕虾网”。
“人造栖息地”为缺乏自然栖息地的龙虾提供栖身之所,龙虾可以在此觅食和发育;设计综合考虑了自然栖息地、龙虾活动特点及觅食习惯。
人工栖息地可用于创造新的捕捞点,增加传统捕捞点的产量;还可增加捕获量,让渔民无需进入深海,或让龙虾更靠近海岸。
“捕虾网”用条纹钢筋做框架,蒙上粘丝网,用于在深海中捕捉龙虾。
这类渔具在墨西哥尤卡坦州很常见,现在引入到尼加拉瓜;它利用鱼饵的味道吸引龙虾,优点在于使用周期长达一年以上。
捕虾网和人造栖息地大大减少了直接和间接生产成本,也提高了捕捞龙虾的盈利空间。
运用这类技术后,渔民为捕捞龙虾造成的潜水事故变少,毁林压力得到缓解,渔场垃圾也减少,“幽灵捕捞”得到遏制后,可持续性随之提高。所谓的“幽灵捕捞”是指遗失或废弃渔具滞留海洋,危害鱼类或其他海洋生命,误入罗网的生灵无一幸免。
直接惠益降低成本
对于依赖捕捞龙虾而生的渔民而言,使用新技术降低捕捞成本,创造直接惠益。而渔业公司也面向国际市场推出了整只活龙虾或熟龙虾,开拓了新销路。
在墨西哥,过去20年通过文化、技术、经济和社会转型,逐步使用上述捕捞技术,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缓慢过程。引入尼加拉瓜后,需要因地制宜,依据当地海岸特定条件调整,打造价值链发展战略的共同愿景,宣传新方法的优点和可行性,并设立相应的法规框架。
新捕捞技术经尼加拉瓜渔业与水产机构测试,获得了粮农组织的技术援助,墨西哥多家机构也通过墨西哥国际发展合作署提供了支持;从高校到手工渔民都积极运用。同时,还与私营企业创建联盟,在商业捕捞操作中开展试点,以便日后大规模推广。
此次成功经验为尼加拉瓜北部加勒比海岸自治区(RACCN)龙虾业价值链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南南合作方法进程树立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