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确认10亿公顷“类旱地”正遭遇威胁

粮农组织于阿比让《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发布报告

塞拉多有超过1600多种物种: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FAO/Anne Branthomme

13/05/2022

阿比让/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报告指出,十亿公顷的“类旱地”正面临着与旱地相似的挑战。

名为《重视、恢复并管理类旱地:赛拉多、米扬博-莫帕内林地和青藏高原》的报告区分了旱地和“类旱地”的概念。正式定义的旱地为缺水且干旱指数小于0.65的土地,而“类旱地”是指具有旱地特征,季节性缺水,但干旱指数大于等于0.65的土地。

研究确认除正式认定的61亿公顷旱地外,地球上还存在10.75亿公顷的类旱地。正式认定的旱地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1%,是20亿人赖以生存的家园。

研究显示,类旱地上长有3.22亿公顷的森林。森林和其他林地树木覆盖了类旱地一半的面积。

根据报告评估,类旱地集中位于非洲、南美洲和亚洲,但在其他各大洲也均有分布。

“类旱地是许多人居住、赖以生存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类旱地上生长的树木有助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因此非常重要。”粮农组织林业官员Fidaa F. Haddad说道。

“然而,类旱地受到的重视不足,相关研究匮乏。如果缺乏进一步的关注和投入,类旱地在不久之后可能就会变成真正的旱地,”Haddad补充道。

不可持续的利用

报告显示,过度放牧或毁林等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正在威胁着类旱地。上述因素与气候变化叠加共振,导致类旱地退化、干旱化、生产力下降,威胁着类旱地区居民的粮食安全、生计和福祉。

报告研究了三大类旱地的特征及面临的挑战,即巴西赛莱多生态区、中国青藏高原、以及非洲南部跨越多国的米扬博-莫帕内林地,并提出了阻止与逆转恶化趋势的可能途径。

相关建议包括采用农林兼业生产方式和轮牧等更具可持续性的牧场管理方式,前者包括发展林牧业,将畜牧饲养同水果生产、木材供应和碳汇结合在一起。

报告对旧模式和土地退化零增长模式做了比较并提出潜在的投资场景,强调了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和近期在第十五届世界林业大会通过的《首尔森林宣言》等重大倡议所带来的机遇。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由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旨在推进生态系统恢复工作。

同时,报告中的经济评估强调需要营造有利于类旱地可持续投资活动的环境。报告强调,需要立足地方和国家政策推动类旱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

“我们现在就应投资于更可持续的土地和森林管理方法,否则等到未来大片土地已经退化的时候就将为时过晚,”Haddad补充道。

粮农组织参加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活动

本报告在科特迪瓦阿比让举行的《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发布。粮农组织在会上牵头关于推动可持续土地管理、恢复退化土地和贫瘠土壤的讨论。

“我们要果断采取亟需措施满足对粮食、饲料、生物燃料和纤维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压力,”粮农组织代表团团长、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说道,“实现粮食安全、加强生计韧性、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关键是要运用全面统筹、景观跨度和多部门的方法完成生产性生态系统恢复,解决土地退化问题。”

为期一周的会议期间,作为“阿比让成果延续计划”的一部分,粮农组织与全球环境基金以及科特迪瓦政府签署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项目协议,促进科特迪瓦建立零毁林的可可价值链,恢复退化的可可森林景观。粮农组织还召开了一系列高级别活动,包括与《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共同发布联合技术指引,以及纪念《国家粮食安全范围内土地、渔业及森林权属负责任治理自愿准则》发布10周年。

联系方式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