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落下帷幕,成果丰硕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优先重点,再接再厉推进为该部门提供支持

©FAO/Alexander Joe

小规模渔业为全球近 5 亿人提供生计,其中95%的从业人员来自发展中国家。

©FAO/Alexander Joe

31/03/2023

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于今日宣布为期一年的 “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圆满闭幕。国际年聚焦小规模手工渔民、渔农和渔业工人,强调应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闭幕致辞中指出,“2022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期间,共计68个国家举办260多场活动,“彰显了包括4500万女性渔民在内的亿万小规模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的重要作用,他们贡献了鱼类消费总量的40%”。屈总干事进一步指出:“他们还是宝贵生态系统以及悠久传统和文化的守护者。”

规模小,价值大

小规模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或鱼类和海产品养殖)大多由家庭经营,有时雇佣少量工人,但整体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部门。 小规模渔业为全球近 5 亿人提供生计,其中95%的从业人员来自发展中国家。

然而,在为世界海洋、河流和湖泊水生资源管理做出贡献的同时,该部门部分劳动力所在社区却最容易受到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影响和经济冲击的威胁。

“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由粮农组织牵头落实并得到众多合作伙伴支持,宣传该部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建立或加强小规模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门工人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伙伴关系。这样的案例包括 “伊比利亚—美洲小规模手工渔业网络 (RIPAPE)”,以及“马格里布和北非手工渔业平台”。

“2022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期间开展的大量新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可持续小规模渔业的了解,其中粮农组织、杜克大学和世界鱼类组织最近联合发布题为《照亮隐秘收获》的报告,揭示了小规模渔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2022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最终报告》强调了合作伙伴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发表的大量宣言、行动呼吁和声明,以及进一步为该部门提供支持的建议。建议覆盖的领域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治理,性别平等和公平,粮食安全和营养,韧性,以及青年参与。

与蓝色转型协同一致

所有这些建议都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粮农组织“四个更好”的目标,即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粮农组织的“蓝色转型”愿景为其提供支持,旨在改变管理、使用和保护水生资源的方式,以消除饥饿和贫困。

尽管 “2022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落下帷幕,屈总干事表示,“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我们将继续帮助小规模手工渔民发出更大声音,并继续支持发展包容性小规模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国家计划和战略。”。

保持发展势头

屈总干事指出,我们应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借助“2022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营造的氛围,在《粮食安全和扶贫背景下保障可持续小规模渔业自愿准则》等一系列现有法律文书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出席闭幕式的嘉宾包括: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畜牧业及渔业部长阿卜杜拉·H·乌莱加;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议会国务秘书巴贝尔·科夫勒(视频讲话);马格里布和北非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平台公共关系交流官员主任尼德瓦·莫克塔·奈池;国际规划委员会渔业工作组成员穆吉布尔·豪克;同一个海洋中心主任艾莉莎·莫杰拉;Lexicon 项目副主任阿尔贝托·米蒂。

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发表闭幕致辞,并向众多合作伙伴和支持者表示感谢,指出国际年取得巨大成功与他们的参与和努力密不可分。“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国际指导委员会由秘鲁担任主席,欧盟、瑞典国际开发署和挪威发展合作署为粮农组织国际年庆祝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 

闭幕式上播放视频,集中展示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期间全球各地举行的众多庆祝活动。

关键事实

- 全球渔获量的40%由小规模渔业贡献。

- 参与小规模渔业的妇女约有4500万。换言之,40%的渔民为女性。

- 小规模渔业产量的68%源于海洋捕捞,32%则来自于内陆水域。

- 4.92亿人至少部分依赖小规模渔业维持生计。

- 全世界捕捞渔业价值链的从业人员中90%为小规模渔民和渔业工人。

- 小规模渔民的渔获可以提供蛋白质和欧米茄-3脂肪酸、钙、硒和锌等微量营养素,对健康膳食至关重要。

- 一项针对400个小规模渔业生产者组织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对象以提升可持续发展为己任,60%的受访对象以改善人类福祉为宗旨。

粮农组织在渔业和水产养殖领域的工作旨在促进有效管理水生生物资源的和能力发展,以确保人人公平享有发展成果。其目标是推动推动实现蓝色转型,致力于建设可持续性与韧性。 点击此处进一步了解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领域工作。

联系方式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

Francis Markus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