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七国集团提出建议,助力应对当前及未来粮食短缺

屈冬玉总干事在斯图加特出席七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并讲话

©FAO / Thomas Kienzle

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七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开始前,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右)会见德国农业部长杰姆·厄兹代米尔

©FAO / Thomas Kienzle

13/05/2022

斯图加特–应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德国邀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今天出席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七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探讨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屈总干事在会上指出,乌克兰战争造成供应紧张,推动农产品价格连创新高,威胁亚洲和非洲区域早已脆弱不堪的多个国家。就此,他呼吁七国集团成员国大力协助应对粮食短缺,做到防患于未然。 

屈总干事表示,“各方需同舟共济,积极协作,努力探索有效举措,填补全球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缺口,尽可能提高可持续生产水平。”

在2021年冲突开始之前,全球已面临约1.93亿人严重缺粮的状况,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他们急需援助和支持。

屈总干事强调,“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十分严峻,乌克兰战事令形势雪上加霜。”

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冲突局势引发不确定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一路猛涨,小麦、玉米和油料作物以及肥料价格更是持续飙升。除战争因素外,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新冠疫情导致的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也推动价格不断攀升。 

今年3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触及160点,刷新1990年指数设立以来的最高纪录,4月仅出现小幅回落。

战争爆发后,俄乌两国小麦出口量预报数均已下调。屈总干事表示,尽管印度和欧盟等其他主要出口来源加大供货力度,但供应依然紧张,粮价有可能在未来数月内维持在高位水平。

世界范围内,有多个国家的小麦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其中包括埃及和土耳其,以及若干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刚果、厄立特里亚、马达加斯加、纳米比亚、索马里和坦桑尼亚。此外,严重依赖俄罗斯进口肥料的国家包括谷物和高价值农产品出口大国,如阿根廷、孟加拉国和巴西。 

提出对策

粮农组织指出,保持市场透明度是关键所在。因此,粮农组织欢迎各方尽一切努力加强并扩展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在2007/08年和2010年全球粮价飙升的背景下,这一机构间平台于2011年由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发起成立,现由粮农组织负责运作,旨在提高粮食市场透明度。

此外,粮农组织还提议设立全球粮食进口融资基金,帮助各国应对粮价上涨。该机制严格按需放款,仅面向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粮食净进口国以及国际开发协会选定的受惠国,有望惠及全球61个最弱势国家的近18亿人口。

该基金设计了智能触发放款条件,在未来供资活动中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符合条件的国家应承诺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从而减少未来粮食进口需求。 

在会议讲话中,屈总干事还呼吁各国政府“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出口限制措施,以免加剧粮价上涨,破坏对全球市场的信任”。 

屈总干事指出,各方需要“确保任何危机应对措施都不会加剧粮食不安全状况,同时还能有效增强抵御力”。 

本次斯图加特会议由德国农业部长杰姆·厄兹代米尔主持,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部长迈古拉·索尔斯基作为嘉宾发表讲话。

联系方式

Nicholas Rigillo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email protected]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