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关键报告显示,全球毁林速度放缓,但热带雨林仍面临威胁

全球森林资源评估遥感调查显示,耕地面积扩张是导致毁林现象的最主要因素

这项调查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最新数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得以了解森林面积趋势和毁林现象成因

©FAO

03/05/2022

首尔/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的关键报告显示,与本世纪首个十年相比,2010-2018年森林消失的速度减缓了近30%。从南美洲的牲畜放牧到亚洲油棕种植园等耕地扩张现象,地球上的热带雨林仍然面临着巨大威胁。 

根据全球森林资源评估遥感调查,年均毁林面积从2000-2010年的1100万公顷降至2010-2018年的780万公顷,降幅约29%  。 

调查期间,森林净损失面积减少一半以上,从2000-2010年的年均680万公顷降至2010-2018年的年均310万公顷。 

从各区域的情况来看,2000-2018年南美洲毁林面积最大,达6800万公顷,其次是非洲,毁林面积为4900万公顷。

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18年南美洲、南亚和东南亚的毁林速度已有所降低。即便如此,2010-2018年的毁林面积仍十分惊人。

2000-2018年全球被毁森林中超过90%为热带雨林,面积达1.57亿公顷,约与西欧面积相当。尽管如此,热带地区毁林面积实际已大幅降低,从2000-2010年的年均1010万公顷降至2010-2018年的年均700万公顷。

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表示:“这项调查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最新数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得以了解森林面积趋势和毁林现象成因,以及由此具备监测森林状况的重要能力。农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以及将土地用作其他用途等现象给森林带来的严峻压力持续存在,特别是在许多最贫困的国家。但是我们可以也必须扩大落实双赢的解决方案,在不毁林的同时为全世界供应粮食。”

毁林的主要成因

耕地扩张(包括油棕种植园)是发生毁林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全球毁林面积近50%与此有关,其次是牲畜放牧,相关毁林面积占38.5%。2000-2018年,仅油棕种植就占全球毁林面积的7%。  

调查表明,中美洲热带地区面临的土地用途变更威胁最为突出:2000-2018年,中美洲热带湿润生态区森林的30.3%和中美洲热带雨林的25.2%都已消失。中美洲热带干旱森林和热带灌丛也有类似情况。但上述生态区样本数量较小,确认结论还需进一步开展调查。

全球每年新造森林面积略有增长,从2000-2010年的年均420万公顷增至2010-2018年的年均470万公顷。 

2000-2018年,人工林面积增加了4600万公顷。本世纪营造的人工林中近四分之一替代了自然再生林,其中半数面积位于南亚和东南亚。  

这项研究由粮农组织牵头,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当地专家对40万份样本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形成报告。通过面向专家开展遥感成像视觉分析培训,监测森林和土地用途变化情况,促进了国家层面的能力建设工作。

粮农组织与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制定相关方法。该方法运用可免费获取的卫星数据和在线地球数据收集(CEO)开源工具。该工具是与谷歌公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旧金山大学空间信息学小组、美国政府“森林碳计划”(SilvaCarbon)和美国国家森林局共同开发的。欧盟和挪威国际气候和森林倡议(NICFI)为调查提供了资金支持。

于首尔举办的第十五届世界林业大会公布了2020年森林资源评估遥感调查和粮农组织《2022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

联系方式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

Francis Markus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