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子能机构携手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种子送入国际空间站

助力培育适应地球气候变化的作物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将作物种子由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送至国际空间站。

©NASA

07/11/2022

美国弗吉尼亚/罗马/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共同向太空运送种子,进一步加强合作,培育适应地球气候变化的新作物品种。

全球环境挑战迫在眉睫,就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研发的种子被运往国际空间站之际,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沙姆沙伊赫召开,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商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对全球农业粮食体系造成的重大影响等多方挑战。

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指出:“核科学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卓越能力,我希望本次实验实现重大突破,我们将一如既往与科学界无偿分享实验结果,将新作物品种用于帮助农民适应气候变化,增加粮食供应。”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全球作物种植条件在快速变化,亿万小农迫切需要适应性好、韧性强的优质种子。通过太空育种促进良种培育,科学创新能够创造美好未来,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拟南芥因其独特特性而常用作遗传实验材料,而高粱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杂粮,可用作粮食和饲料,也可用于生产乙醇。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将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置于国际空间站强宇宙辐射、极低温和微重力的环境之中。

待种子返回地球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的科学家将进行试种,筛选有用性状,深入了解植物种子的空间诱导变异情况,选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所致陆地条件改变的新品种。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未来世界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将减弱,最弱势群体将遭受严重冲击。为适应气候变化,农民和决策者需切实推动转型、落实投资,而来自太空的新作物品种能够有助于稳定粮食产量和质量。

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心在植物诱导变异方面有近60年的研究经验,本次实验以此为基础,借助辐射作用加快育种步伐,推动作物新品种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利用诱导遗传改变和变异育种技术研发的210多个植物物种的3400多个突变品种(包括粮食作物、观赏植物和树木)已在70个国家正式获批用于商业用途。

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将通过该实验首次对太空诱变种子进行基因组和生物学分析。运送至国际空间站的种子将暴露于地球实验室无法完全复制的特殊条件。该实验还将比对接受实验室条件辐射处理的种子,研究两种条件对作物基因和长势的影响。

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系列项目旨在利用核科学和核技术帮助各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包括粮食和水资源短缺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11月15日,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将于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相关活动,强调能源、粮食和水资源联合规划管理对加强气候韧性的贡献。点击此处了解活动详情。

上周,双方还就利用核科技加强粮食和农业领域合作达成一致意见。10月31日,格罗西总干事和屈总干事签署谅解备忘录,推动创新研发,助力各国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双方提出在海洋、环境、水资源和营养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联系方式

Peter Mayer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304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