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司司长:水产养殖又创新纪录,有望在不破坏海洋环境的情况下促进消除饥饿

《2024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发布,粮农组织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司司长曼努埃尔·贝瑞吉访接受采访

粮农组织渔业及水产养殖司司长曼努埃尔·贝瑞吉

©FAO/Luis Tato

07/06/2024

罗马《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以其详实的分析内容著称,每两年出版一期。2024年的报告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渔业,成为水生动物产品的主要来源。这一成就指向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我们有望在保护海洋的同时助力解决全球饥饿问题。

这堪称一份里程碑式的报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渔业及水产养殖司司长曼努埃尔·贝瑞吉专门为此接受采访,深入探讨报告提出的最新信息。

贝瑞吉司长指出,这一期间出版物与粮农组织“蓝色转型”愿景有着密切联系。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关键问题,贝瑞吉司长深入分析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促进水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产品产量。他表示,报告还深入研究了消费者习惯变化,强调可持续实践方法对于实现长期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贝瑞吉司长尤其强调,报告能够发挥带动作用,推动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并重申粮农组织推动水产食品行业实现转型变革的决心。

本期《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有哪些主要内容,为何意义重大?

报告的主要结论是,2022年,全球水生动物产品产量已达到1.85亿吨,创下历史纪录,与上一期《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所报道的2020年产量水平相比,增加了4%。

然而,最令人瞩目的信息是,水产养殖在全球水产行业产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51%,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捕捞渔业,成为水产食品和制品的第一大来源。

这一成果意义重大,意味着水产养殖可以继续提高产量,这并不会增加海洋环境的压力,因为只有不到40%的水产养殖是海水养殖。

全球有7.35亿人忍饥挨饿,迅速减少这一数字刻不容缓。我们需要生产更多的食物,并改善获取食物的途径,水产养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重要的是,水产养殖增产并非以捕捞渔业减产为代价,过去30年,全球捕捞渔业产量一直保持稳定。相比之下,自本世纪初以来,水产养殖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逐渐成为战胜饥饿和贫困的主要工具,而且不会破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目前全球水产养殖大国有哪些,如何提高低收入国家或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

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亚洲约占全球产量的90%。事实上,十大水产养殖国有六个在亚洲,即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和菲律宾。

相比之下,就水产养殖动物而言,非洲仅占全球产量的1.9%。未来必须重点关注非洲这一人口不断增长的区域,只有不断增加水产养殖的产量,才有可能维持非洲区域水生食物的消费水平。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奉行的策略非常明确。我们积极接触各国政府,评估国内法律框架和政策环境是否支持水产行业的发展。我们与私营部门合作,推动招商引资。我们通过能力建设向各国转让技术知识。我们还与各国政府和供资机构协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立防控疫病和保护环境的安全网。

这是一种综合施策的方法,循序渐进,并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效会非常显著。比如,赞比亚在十年内将鱼类产量从约1.2万吨增加到8万吨,证明这种方法的确行之有效。

过去几十年,全球水生动物食物消费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战胜饥饿意味着什么?

这一点很关键。一方面,我们知道水生食物对营养非常重要,不仅能提供蛋白质,还能提供人体可以利用的微量营养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在1960年代,人均每年消费约9公斤水生动物;2022年,这一数字为20.7公斤。消费量在几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多,而且要考虑到,同期世界人口从30亿增长到近80亿。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水生食物,我们无法获得所需营养。水生食物是最好的天然解决方案。对于大多数水生动物来说,我们甚至不需要为其提供水或饲料。如果没有这些水生动物作为食物,早已不堪重负的陆生粮食体系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是,我们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水生食物或陆生食物的问题,这关系到人类如何利用资源。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开展生产,我们可以逐渐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重要议题,报告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见解?

这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领域之一。报告显示,捕捞渔业开展可持续作业的比例为62.3%,这意味着几乎40%还没有做到可持续捕捞。不可持续意味着过度捕捞,超过了鱼群的再生能力,种群将逐渐消耗殆尽。

我们面临的问题异常严峻,大多数种群的开发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这一趋势正日渐加剧。然而,我们也知道,种群数量最大和最充裕的鱼类在水产市场上最为常见,而且来源往往更具可持续性。例如,就主要金枪鱼品种而言,75%现在都做到了可持续开发,而十年前只有40%。若干区域的改善尤为明显。在东北部大西洋,2000年只有25%的种群具有可持续性,现在是74%。此外,在由美国联邦政府管理的种群中,93%做到了可持续开发。这些例子表明,良好管理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我们需要再接再厉,确保这些做法被推广至全球,假以时日,目前不可持续的种群会恢复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受损,根源通常在于治理失败,其中有很多原因,且错综复杂,有时候是由于缺乏政治意愿,但更多时候是因为基础设施薄弱。种群管理成本高昂,需要船只、机构和科研能力,而很多国家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粮农组织支持各国建设科学的管理和数据收集系统,包括采用共享软件收集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评估种群状态,然后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生产和消费水生动物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报告对当前至2032年的形势进行了预测,结论是届时水产产量将增长约10%,水产消费量也将增加到人均每年21.3公斤,而2022年为20.7公斤。鉴于全球人口在此期间持续增长,这样的成就尤其难能可贵。

报告没有对2050年的情形进行预测,但进行了一项测算,即考虑到人口增长,哪怕只是维持当前的人均水产消费量,与现在相比,2050年全球水产产量需要增长25%。这是全球的数据,单看非洲,鉴于这将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迅猛的区域,非洲的水产产量需要增长75%。

这表明目标清晰的专项行动势在必行。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且有望成功推广,但要在2050年做到养活约97亿人,任务相当艰巨。我们需要开展合作,确保技术性要素和政治意愿都能到位。我们目标明确,而且掌握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知识。我们有信心,但前提是有政治意愿和一致行动的支持。

关于水产行业从业人员,报告提供了哪些信息?

报告显示,约有6200万人直接参与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包括渔民或养殖户,但如果把水产加工和自产自消算进来,再加上需要从业人员养活的家属,估计全球目前约有6亿人的生计依赖渔业或水产养殖。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渔业从业者的性别态势。直接从事渔业的人只有大约四分之一是妇女,但纵观整个价值链,捕捞环节之后的从业人员60%以上是妇女。充分认识渔业领域的性别失衡情况,对于把握行业动态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就经贸而言,报告指出,水产食品的贸易规模已经达到1950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比新冠疫情之前增长了19%。这表明行业不仅已经摆脱了疫情的影响,而且实现了大幅增长,中低收入国家尤其受益良多。事实上,中低收入国家从水产食品部门获得的经济净收益超过了所有其他农产品的总和。这进一步突显了水产食品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维护其现在和未来的可持续性。

报告的副标题是“蓝色转型在行动”。粮农组织的蓝色转型是什么,迄今取得了哪些成果?

水产食品行业持续变革,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就是例证,粮农组织因势利导,提出了蓝色转型愿景,旨在使行业变革在解决饥饿和贫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大影响。

粮农组织的蓝色转型确立了三大目标。第一个目标是继续发展可持续水产养殖,力争到2030年增长35%。第二个目标是改善渔业管理,因为捕捞渔业虽然继续保持可观产量,但可持续性问题尚未解决,必须做到对海洋渔业和内水渔业进行100%的科学管理。第三个目标是发展水产食品价值链。这不仅涉及捕捞或养殖,还关系到产品的后续利用:如何减少损耗,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开市场销路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所有这些都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一揽子工作,才能确保这个行业为消除饥饿和贫困的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就蓝色转型取得的成绩而言,以水产养殖为例,我们目前向40多个有志于科学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国家提供支持,包括制定政策,交流信息和创新成果,开展能力建设,推动招商引资。

近期成果之一是粮农组织与所有成员国就发展可持续水产养殖的新准则达成一致。这些准则明确了水产养殖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做法,也是粮农组织未来向各国提供支持的基础。

粮农组织可持续渔业工作的基石是南森计划,这是渔业领域持续时间最长的倡议之一,目前在非洲和孟加拉湾的32个国家运作。一艘专门的科考船在这些国家的水域进行调查,收集关键的科学数据,以支持这些国家就资源管理作出决策。在挪威的慷慨资助下,粮农组得以长期开展南森计划,目前已接近50年。

我们还与其他联合国组织合作,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以实施关于渔业补贴的各项协定。此举是为了确保上市销售的鱼是合法捕捞的,并根据普遍接受的规则进行了公平定价。我们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提高消费者对水产食品价值的认识。我们强调,水产食品不仅有助于粮食安全,还有助于营养安全,因为水产食品是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根据报告结论,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

报告每两年出版一期,为评估相关工作的进展提供了参照。鉴于报告已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可以用于评估各项干预措施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

报告的副标题是“蓝色转型在行动”。基于我们所作的数据分析,粮农组织成员国、区域会议和合作伙伴逐渐形成共识,即蓝色转型势在必行。此外,各方对蓝色转型所依据的技术原则也达成了一致理解。

报告阐述了这些原则,并跟踪实施这些原则的实施情况。未来几年,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制定全球、区域和国别工作计划。粮农组织作为该领域的主要联合国机构,提供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可以反映行业现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这是各国和各合作伙伴采取行动的基础。

我们还推动各国和各区域就渔业和水产养殖相关问题进行谈判。我们广泛开展能力建设,帮助各国将干预项目转化为国内政策行动,落实为具体工作,动员私营部门参与,同时保护消费者利益。

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新一期报告发布后,将进一步推动各干预项目。

为了控制篇幅和突出主题,记者对访谈内容进行了编辑和整理。

联系方式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

Laura Quinones Communications Officer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