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全新筹资策略,助力破解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难题

报告呼吁改变传统避险观念,积极拓展创新供资渠道,推动实现“零饥饿”目标

在南苏丹使用水泵。

©FAO/Eduardo Soteras

15/07/2024

纽约-2024年版联合国旗舰出版物《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将于7月24日正式发布。这份重磅报告深入探讨发展筹资的核心议题,聚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即“零饥饿”)所需的资金投入,全方位剖析当前全球粮食安全与营养领域面临的资金短缺挑战。报告旨在破解当前供资不足困局,为发掘创新资金来源、强化资金流向透明度与问责制、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提供战略指引。

今天,值此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高级别政治论坛在纽约召开之际,围绕“为消除一切形式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提供资金”这一主题举办了特别边会活动,介绍了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一些关键内容和重要结论。

报告指出,当前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的定义繁杂多样,直接造成数据估算结果差异悬殊。这导致难以精准锁定存在资金缺口的领域,问责机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相关举措落实效果无从追踪。因此,建立统一、清晰的定义与评估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发表视频致辞指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亟需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强调应采用“精准滴灌”的资金使用模式,同时降低避险性质资金在总体供资中的比例,鼓励更多具有直接影响力的投入,推动全世界朝着零饥饿目标稳步前进。

屈总干事指出,目前很多国家财政拮据,资金紧张,严重挤压了政策、计划和措施的施展空间。

他提醒指出,如果不及时弥补资金缺口,后果不堪设想,可能造成高达数万亿美元的损失。“今天花钱解决吃饭问题,就等于为增进明天的福祉进行投资,”他补充道。屈总干事强调,《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饥饿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往往位于融资难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因此,亟需创新思维,寻找那些兼具包容性与公平性的解决方案,为这些处于困境的地区撬动更多投资。

报告还指出,当前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体系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资金分散、资金方对重点供资领域莫衷一是,大量供资主体热衷于做“短平快”项目。要扩大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的供资规模,关键在于让各种融资渠道更好地对接,形成合力。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点多面广,错综复杂,需要多个部门配合联动,协同治理。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库伦在会上介绍报告时表示,必须摒弃各自为政的做法,以大局观通盘考虑供资问题。只有这样,资金方才能够将粮食安全和营养目标纳入更广阔的资金流和投资版图中。

另辟蹊径,战略指引

《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重新定义了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衡量标准,旨在撬动更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一新定义直击当前供资领域的痛点:由于概念繁杂、口径不一,导致供资流量的测算结果迥异,资金难以精准投放,项目落实问责和投资成效追踪更无从谈起。新定义站在宏观视角,全面分析了导致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诸多不利因素。报告强调,为了持续解决当前和未来的挑战,必须打破过去仅关注农业生产或粮食分配的思维局限,拓展更为宽阔的视野。

这一新定义涵盖了公共和私营财政资源,既包括国内资金,也涉及国外资金。最终目标是确保稳定地供应、获取和利用营养安全的食品,推广健康膳食做法,以及相关的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新定义扩展到了更为宏观的农业粮食体系供资范畴。这类资金主要用于增强农业粮食体系的韧性,应对实现“零饥饿”目标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持续的不平等现象、健康膳食获取途径匮乏、价格高昂、冲突加剧、气候变化以及经济放缓等因素。

这一全新视角深刻揭示了当前发展援助的实际情况:大量援助资金纷纷流向食品消费领域。然而,用于应对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主要不利因素的资金投入却相对寥寥,用于提升卫生状况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

报告中提到的一项案例研究显示:面对造成饥饿的主要不利因素,低收入国家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极为有限。然而,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

报告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资金分配评估方法,打破传统上将农业部门与基础营养部门割裂开来的做法,指出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并非单一部门能够解决,而是需要跨领域、多角度综合治理。报告特别强调,必须充分理解发展供资的规模和形式,才能真正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促进实现既定目标。

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从大局出发,提出以结果为导向的有效解决方案。比如,在农村地区拓宽能源供应渠道,农民就能使用电力灌溉系统和机械化设备,并确保粮食储存和清洁设施不间断运作,进而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在南苏丹和苏丹的冲突地区,基层动物卫生服务和牲畜疫苗接种提供了另一个生动的案例。这些看似普通的农牧服务,实际上为当地居民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农牧民群体的对话。这种对话最终促成了地方层面的和平协议,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几大支柱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要在全球范围内应用这一新定义,还需要填补大量数据空白,但新定义无疑为优化现有资金配置、发掘新资金来源指明了方向。

报告对不同资金获取能力的国家开出了一剂良方。对于能力有限的国家,争取赠款和优惠贷款是最合适的选择。能力适中的国家可以增加国内税收,并将税收与粮食安全和营养成果挂钩。能力较强的国家可以将粮食安全和营养目标纳入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等工具中。

三大举措,破解困局

针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困局,屈总干事提出了三大关键应对举措。

第一,求同存异,协调行动。屈总干事强调,要采取精准滴灌策略,把钱花在刀刃上,支持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第二,提高风险容忍度,积极参与降低风险活动。屈总干事指出,农业粮食体系本身就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且这种风险还在不断增加。因此,捐助方和全球合作伙伴必须转变思维,提高风险承受能力,主动参与到降低风险的活动中来。

第三,加大混合供资力度。屈总干事强调,当前面临的挑战已经超出了公共部门单独应对的能力范围。他呼吁采用更多的混合出资方式,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撬动更多资金。虽然目前混合供资在发展融资中占比尚小,但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让原本因高风险而难以获取的资源不再无法企及。

屈总干事对这三项举措充满信心,“如果我们能够切实落实这三项举措,我们就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的道路上迈进一大步。”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联合发布的年度旗舰报告。这份报告将于7月24日在二十国集团全球反饥饿与贫困联盟工作组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发布。

联系方式

Christopher Emsden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291 [email protected]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