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从坚决反对到带头提倡在东帝汶开展保护性农业


农民转变观念,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土地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X Share on Linkedin

东帝汶农民若阿金·卡尔达斯对保护性农业的态度实现了从质疑到坚定倡导的转变。©FAO

09/10/2023

说服若阿金·卡尔达斯采用保护性农业曾让人几经周折。而如今,这位来自东帝汶北海岸乌马博科村的67岁农民已然成为保护性农业最积极的提倡者之一。

过去十年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及其合作伙伴美国国际开发署和欧洲联盟(欧盟)一直在东帝汶推广保护性农业,其核心是避免过度翻动土壤、保持土地覆盖和促进植物物种多样性。这些做法旨在提高土地生产水平,因为当地农民曾经广泛采用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导致土地地力不断退化。

东帝汶保护性农业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当地人称作lehe的黎豆开展间作。黎豆在三个月内就能长成粗壮的藤蔓。这些藤蔓被切割、打捆,并在地里腐化分解后覆盖土壤,成为有机肥,然后再种植主要作物玉米。黎豆能杀死大部分杂草,因而无需使用化肥。

这种耕作方法对农民也很有吸引力,因为保护性农业是免耕作业,从而免除耕作所需的繁重体力劳动。

若阿金在 1980 年的一次农场事故中失去了一只手,对他而言,犁地是一项尤为艰难的劳作。从那时起,若阿金就不得不在自家 1.5 公顷的土地上单手犁地,艰苦劳作。

然而,不知是出于执拗还是质疑,2013年粮农组织开始在若阿金所在的乌马博科村实施保护性农业项目时,若阿金却执意反对。 

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助下,该项目成立了农民小组,为村民在玉米种植领域提供保护性农业相关建议和培训。

培训师推荐农民在种植主要作物前先种黎豆作为覆盖作物,若阿金拒绝了,他认为这些豆类一种三个月,既无谓地占用了土地,又会导致颗粒无收。于是,若阿金和其他几名成员退出了农民小组,继续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

保护性农业的积极成果逐渐说服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这些做法。©FAO

尽管遭遇这些农民的抵制,粮农组织仍然继续在乌马博科推广保护性农业做法。粮农组织的努力在实施数年后终于得到回报,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壤更加肥沃、产量更高,水土流失减缓,杂草减少。积极成果逐渐说服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保护性农业做法。

若阿金还是很不情愿,直到他自己在一小块地里悄悄试验了用黎豆制作覆盖作物的保护性农业方法。与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相比,若阿金看到产量明显提升。最终,2018 年,若阿金重新加入了农民小组,参加了欧盟出资、粮农组织实施的项目,该项目旨在支持受干旱影响的社区。

自此,若阿金的地里每季都能生产超过一吨的玉米,而过去这块地的产量仅为 375公斤左右。新产量不仅满足了家庭需求,还让若阿金有余粮可以出售。

当被问及最初对保护性农业做法的抵触情绪以及后来的观念转变时,若阿金解释道:“我对保护性农业做法的最初想法是,损失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本可以用来种植玉米,却需要用来种黎豆。”

但在尝试了保护性农业技术后,若阿金说:“示范田里的作物长势更好,而且不需要犁地,这渐渐地激发了我尝试一下保护性农业实践的想法,结果让我大开眼界。”

很快,若阿金不仅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保护性农业技术,还主动向村民们推广。

粮农组织支持若阿金的小组购买了一辆拖拉机、一辆拖车和一台旋耕犁。若阿金一方面借助农机设备更加高效地耕作,同时还鼓励左邻右舍使用设备,更有效地在各家地块上实践保护性农业。

保护性农业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备受鼓舞的若阿金还试验了旱稻种植,发现产量也实现了提升。为了在旱稻种植中遵循保护性农业而获得支持,若阿金与农牧渔业和林业部合作,在自家农场上组织推广活动。

2023年9月举行的最近一次活动中,若阿金表示自家的地里能达到每公顷2.5吨的旱稻产量水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因为此前同一块土地的玉米产量仅为每公顷1吨左右。此外,玉米的价格仅为旱稻的一半,因而此次丰收标志着收入可能会大幅增长。

若阿金利用保护性农业成功种植玉米和旱稻,极大鼓舞了周围的相邻。若阿金的土地上开展的推广活动有助于激励其他农民亲自尝试此类技术。©FAO

若阿金比乡邻们先行一步,已经计划在自家地里尝试用保护性农业做法种植绿豆和蔬菜。

保护性农业在东帝汶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做法,类似若阿金这样一开始抱有抵触情绪的情况并不少见。尽管如此,粮农组织的坚持与支持,加上有明确证据表明成果确凿,促使农民逐渐改变传统做法。从目前的经验来看,观念转变虽然需要逐步推进,却能产生持久影响。

相关链接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