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链危机
食品安全事件、核辐射事件、抗菌剂抗性以及动植物疫病暴发数量呈增加趋势。这扰乱粮食系统,带来严重健康风险,破坏生计手段,影响粮食安全并对国民经济造成冲击。
防患未然能够挽救生命、拯救生计、节省金钱
引发粮食链紧急事件的缘由多种多样,包括植物病虫害(如蝗虫、小麦锈病、粘虫)、动物疫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小反刍兽疫PPR)以及食品安全威胁(如二噁英、沙门氏菌)等。
为预防紧急情况、改进防灾能力和进行有效响应,粮农组织建立了粮食链危机管理框架(FCC)。粮农组织借助该框架与各国政府、各合作伙伴(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各区域网络开展合作。粮农组织提供预警服务(如粮农组织紧急情况预防系统EMPRES)、分析、能力建设和资讯。粮农组织还负责协调各种国际治理机制以及旨在根除某些病虫害的工作。
主要政策讯息
- 预防动植物病虫害和食品安全威胁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至关重要。可以预见的是,若不能采取协调行动,那么全球化粮食链面临的威胁将只会有增无减。
- 与粮食链危机事后应对相比,在预防方面进行投资更为经济划算。经验证明,预防的成本只有应急响应的四分之一至七分之一。从生态角度看其破坏性也更低,还能够拯救生命和保护生计。预防措施包括接种、卫生、遵守标准和良好实践、执行法规、检测、预警、早期行动、规划、伙伴关系和协作等。
- 有诸多因素可能影响疫病动态,从全球化、土地用途变化、畜牧集约化生产、森林采伐到气候变化不一而足。需要采取多学科方法(例如“惟一健康”)、各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多部门政策联动来应对引发疫病和导致疫病长期流行的根源性问题。
- 食品安全问题的起因是食物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存在的化学、细菌学或流行病学问题。它们的发生通常是由于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或有关流程的规范(例如食品法典公约)未得到遵守。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制定对于预防、遏制和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十分关键。
- 需要做出政治承诺和增加资金投入来预防和战胜影响较大的跨界动物和植物疫病以及食品安全危机。要应对渗透在跨国价值链的威胁,协作必不可少。务必要特别关注对制度和技术能力有限的国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