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庆

“种植小米的农民不仅在生产粮食,还在保护小米文化。因此,农民尽可能了解小米的历史,这一点十分重要。”
03/06/2023

中国

在北京东北方向约600公里的兴隆洼,挖一锹土,就能挖出许多历史。今天,这里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小镇,其得名于史前定居点,这些定居点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其中包括中国已知年代最久远的村庄,可追溯至公元前约6200年。  

多年来,在这个考古遗址出土的许多文物中,一项发现拓展了人们对新石器时代早期生活的认知,使兴隆洼地区成为中国农作物种植的摇篮:这里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碳化小米微颗粒。 

2003年高粱和小米遗迹的发现使该遗址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当年,刘海庆还是个年仅8岁的小男孩,生活在兴隆洼外部的一个小村庄。今天,28岁的刘海庆成为该农业遗产地的守护者,推动了近期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当地小米种植的振兴。  

他不寻常的经历始于2017年,海庆从大学毕业后,与许多同龄人不同,决定返回家乡,通过务农谋生。他最初的想法是与当地农民成立一家采用古法的小米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结果事与愿违,当地农民并没有积极响应他的想法。他回忆道,作为一名年轻的毕业生,信念并不坚定,资金也非常有限。因此,最初的产量极为“有限”,他表示。眼看合作社就要“夭折”了,海庆决定试一试:互联网众筹。 

他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优势,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起了众筹,“寻100位伙伴,支持一个合作社”活动:  

让100个人以每人150元(折合22美元)的价格认购1000斤小米,可以提高当地收入并传承振兴农业文化遗产。一周时间内,他筹集了16000元。 

据海庆回忆,这种按需生产模式,即 “先销后产,按销定产”,最终帮助他取得了成功。这能保证农民的产品卖上好价格,永远不会供过于求。2018年,该合作社注册了“敖旱粟”商标,敖汉旗是该地区的名称,这样能够保证保护传统小米物种,如高粱和小米。  

此后,“敖旱粟”成为知名品牌,当地农民也将兴隆洼作为古代小米之乡。  

"毕竟,海庆表示,“种植小米的农民不仅种植小米,还保护小米文化。因此,农民尽可能了解小米的历史,这一点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