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 穆特佩亚

“小米给我们带来快乐并挽救了我的家庭。”| “我现在可以为我的孩子们交学费。”
01/06/2023

津巴布韦

帕特里克-穆特佩亚 (Patrick Mutepeya) 在三十多年前开始经营自家农场时,毫不犹豫就种了玉米。Patrick在津巴布韦农村长大,玉米一直是当地主要作物,20世纪80年代玉米产量很高,种植玉米是不二之选。  

他目睹了1992年的大旱,玉米作物大面积被毁,数百万农民等待援助。津巴布韦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由非洲“粮仓”变成了粮食净进口国。  

Patrick在旱灾后继续种植玉米。但此后收成一直不好,可能每五年才能有一次丰收。  

像他一样,津巴布韦约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务农,这意味着气候冲击可能对全国许多人的生计造成影响。  

后来,在2017年,在了解了各类具有气候韧性的农业方式后,Patrick最终决定种植珍珠粟。像他所在地区的多数农民一样,他最初也对这种谷物持怀疑态度。但他参加的当地农民田间学校允许他在测试地块上进行试种,稳定的产量最终说服了他。他从未后悔做出这个选择。 

“小米给我们带来快乐并挽救了我的家庭,”他发自内心地说。这种谷物不仅耐旱,而且种植成本低,他指出。  

“农民可以更容易地从当地种子库获得当地小米品种,”他解释称。“[这]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今,Patrick是社区种子库网络的成员,农民通过社区种子库网络保存和交换本土种子品种。一般而言,农民可以以较低成本轻易获取现有种子,农民只需每年利用自家收成补充种子库。该网络教会他如何最合理地保存自家产的小米种子,目前,他正在“通过田间日、种子和粮食展示活动”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我继续传播关于保存农民品种的宝贵知识,”他表示。此外,他与津巴布韦种子公司和合作社冠军种业(Champion Seeds)合作开展种子繁育。也就是说,他种植的一部分小米,专门用于提高本土种子的品质,以供销售。  

得益于小米丰收带来的结余,他已经攒了足够的钱,可以为家人盖一栋新砖房。最重要的是, “我现在可以负担得起孩子们的学费了,”他表示。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通过加工提高附加值。他预测,“未来五年,我计划购置一台小型脱粒机,一方面供自家进行谷物加工,另外也可以出租给其他农民。” 

Patrick获得了社区发展基金的帮助。社区发展基金是一家当地非政府组织,通过建立种子库和合作社等,帮助农民加强生计,保护生物多样性。